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冷战:亚太关系的历史视角

    刘诚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03日   08 版)

        亚太地区关系的复杂、不稳定与面临的挑战,大多与东亚冷战遗留问题关系密切。冷战遗留问题既是阻碍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因此,研究当代亚太地区关系,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必须从它的历史延续性方面来考察。钮维敢的专著《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深刻解析了当今东亚诸多问题,建立了新的研究视角,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观点,是系统研究东亚地区冷战遗留问题乃至其他地区冷战遗留问题的新尝试。

        该书以对冷战思维追根溯源为主线,把众多冷战遗留问题串接成有机整体。首先,冷战概念是理解冷战思维的前提,作者对于冷战及其结束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把冷战概念界定为三个层级;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提出应该把冷战结束分为两种模式,即冷战结束的欧洲模式和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欧洲冷战的结束是剧变式的,相对较为彻底,而亚洲冷战的结束则具有渐进性和非彻底性。其次,对具体的冷战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回顾其形成的冷战历史根源及其在后冷战时期新的变化:一是,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冷战遗留的关键因素;美国在全球还没完成冷战任务;二是,美国的冷战同盟是冷战遗留问题的坚实基础,它阻碍国际格局多极化,造成单极势力在一定时期还有可能凸显;再次,朝鲜半岛问题、冷战遗留的美日同盟、台湾问题,等等,是显形的冷战遗留,而在其他领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思维和冷战外交,是冷战遗留问题的隐形表现。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作者考察了后冷战时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对华外交,指出冷战思维带来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对立是当代“中国威胁”论的内在逻辑,具有浓厚的冷战延续性;作者从当代亚太地区关系的历史延续性大局观出发,提出中国应对冷战遗留问题的建议:要采取相容的态度,创造相容条件;要进行应对准备,加强“硬”实力准备,同时准备好“软”实力等等。

        该书不乏一些大胆的质疑和创新性的观点,不仅系统地研究了东亚地区的冷战遗留问题,还带领读者走进国际政治经济哲学的研究意境,开拓了新的思路和见解:第一次把冷战概念界定为广义、较狭义、最狭义冷战三个层级,将冷战结束分为欧洲(剧变)模式与亚洲(渐变)模式,认为冷战在欧洲结束与在亚洲结束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从而建立了一个较全面的、更贴近历史和现实的冷战概念,解释了人们对于为何冷战结束后东亚还常常出现冷战现象的疑惑,也有利于认清“中国威胁”论的机理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第一次完整定义了冷战遗留问题,既看到了冷战遗留的显性表现也看到了其隐性表现,较全面地考察了那些持续发酵并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冷战遗留问题,对其继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根据当代亚太地区关系的历史延续性和现实发展性密不可分的事实,从新的视角——冷战遗留的视角,多向度地研究当代地区国家间关系发展和变化的轨迹;质疑“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明显”的判断指标、证据和逻辑,指出多极化趋势并非一直都是明显的,单极化趋势也偶有凸显。例如美国利用多极化力量成分复杂与总体离散的弱点,借助同盟力量,在东亚保持霸权,因而首次认为冷战后国际格局在两种趋势的三股力量相对消长中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的20多年,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是,当代发达国家自我臆想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优越无比,而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随后欧洲陷入债务危机,这又使得国际社会开始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国际舆论对社会主义存在价值和未来意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是,美国尚未彻底完成它的冷战任务,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坐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和政治红利。三是,美国不断给其同盟国和伙伴国释放错误信号,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四是,朝鲜不断升级行动,试射导弹、卫星,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局势不容乐观。美国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外交。五是,美国对台政策的冷战基调阻碍了两岸进一步合作,美日在台湾问题上逐渐合流是台独的重大隐患;六是,钓鱼岛和南海岛屿争端持续升温,这背后都少不了美国的身影,美国对中国外交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我们更应该关注和研究冷战结束以来的资本主义同盟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其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 

        该书的选题非常有预见性的把握住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研究趋向,对研究当代亚太地区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它提出的许多问题及解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作为一项较新领域的学术研究,该领域的复杂与艰深也需要作者再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研究。比如:可以把“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扩展为“冷战遗留问题研究”,对冷战结束的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产生的冷战遗留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美国和苏联是冷战的主体,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冷战遗留的关键因素,但应看到俄罗斯不仅是东亚冷战遗留问题上的重要因素,在朝鲜半岛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欧洲冷战遗留问题中不能忽视的因素;东盟应冷战而源起,欧盟也是在冷战的影响下实现一体化的。可以追踪研究冷战思维对东盟和欧盟的长久深远影响;可以把台湾问题、钓鱼岛和南海岛屿争端结合起来,规整到冷战遗留范畴进行研究。

        《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钮维敢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定价: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