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2月27日 星期三

    尊重传统 感悟经典

    王 加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2月27日   12 版)
    《艺·境》 王加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一版
    圣托马斯教堂内的巴赫墓

        我出生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世家。儿时常在位于琉璃厂的爷爷家四合院中玩耍,闻着墨汁长大,直至高中只身前往英国求学。在英国近七年的求学历程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它使我变得独立,变得坚强,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了珍惜,也学会了感恩。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与欧洲这片土地建立了难以磨灭的情感。

        常言道:“三十而立”。回顾这三十年,应该是自己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吧。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我在欧洲游历的点滴纪录与个人感悟,也应该算是给自己三十年来的收获做个总结吧。

        其实,真的很难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生于传统艺术世家,从幼年便开始学习绘画直至高中但并未真正继承下来,却让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受益匪浅。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伴随着我三十年的成长经历。去到每一个从未到过的城市,我首先要去的必定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博物馆,且先去欣赏绘画收藏,这早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每当面对着这些大师的名画,了解着他们的身世背景和社会环境,便不由得体会出一些纯艺术之外的,超越技法层面,贴近艺术家心灵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绘画与音乐,视觉与听觉艺术,在很多人眼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本质上其实是互通的。音乐于我,犹如空气般重要,这应该是血液里流淌的细胞。自3岁起,我那超前意识的老爸便在车里播放Madonna,Michael Jackson的唱片,家里的录音机则充斥着古典音乐;而妈妈,我应该是听着她哼唱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长大的。自打上小学起,我就开始了收集音乐的爱好。从小学买磁带听港台流行,到初中开始收藏CD唱片并改听欧美流行,延续至今。对音乐喜爱程度甚至影响到了我大学和硕士的专业选择和论文题目。步入社会之后,几段不同的工作经历还阴差阳错地培养了我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不会一门乐器但痴迷各门类音乐,从单纯地听音乐的旋律到现如今从音乐中感悟音乐家试图表达的情感与自我人生的启迪,我想,这就是我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吧。

        在欧洲多年,虽然很快地融入了当地社会,体会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但中国传统对我自小的影响却根深蒂固,难以抹煞。由于我在同时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比较是很难避免的。以音乐与绘画举例,西方绘画讲究写实,追求形似逼真;而中国绘画的精髓讲究气韵和意境。音乐方面,中国的传统音乐多是单线条的,注重旋律,讲究韵味,是古人用自己的内心与大自然对话的语言,曲高和寡,并非是用来在大厅广众下演奏。而西方古典音乐则讲究多种乐器的和声,无论是神圣空灵的宗教音乐,气势宏大的交响乐还是精致优雅的室内乐,无一不是由众多乐手的精湛技艺所共同呈现。其实归根结底,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两者共通的部分,也是所追求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技法上的完美无瑕,而是各门类艺术中的大师通过技法试图表达出的发自内心的感触。任何艺术大师,只有将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才能为人类留下宝贵的不朽财富和无限触及灵魂的感动。而这些精神层面的表达,才是我希望在书中通过在欧洲的艺术游历所想要呈现的。

        鉴于我对音乐绘画的喜爱和了解,我虽非攻读艺术史专业却获得了宝贵的从事博物馆策展工作的机会。由于自身热爱时尚,所经手的项目迄今为止多为时尚类展览。对我个人而言,无论珠宝,时装或是建筑设计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把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事物做到极简或极致,而达到这种境界本身就已经是艺术。在世界任何博物馆中,各家的镇馆之宝,展厅里摆放的帝王将相所用的遗物和历史文物,有价值的无一不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的日用品——也是当时的奢侈品。所谓奢侈,仅仅是身处社会各阶层所追求不同价值观的差异所灌输的概念,而已。时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对美的追求。为了最大限度呈现时尚的美感,现今无数时尚类的展览均邀请全球各地最顶尖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对展览进行策划,布置,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向观众呈现最现代,最唯美的感官享受。在当今社会,若历史与时尚并重,并能够相互吸收,包容,这应该才是新世纪对博物馆界重新的定位吧。

        在书中,所有对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的感悟除了简短的文字以外,均配有照片表述。摄影,对我来说只是兴趣爱好。它是我呈现过去三十年综合收获的一个传达的媒介,眼中所见,利用手中的快门纪录下来;心中所想,随手写下,这两者的结合才是我试图去表达的——一个完整的我。对于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说,我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但也许,正因为我并不完全属于任何一个艺术圈,才觉得单纯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视角来“跨界”诠释一些个人对于艺术的感悟才显得颇有意味,因为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悟不会受到任何领域的束缚与禁锢,它代表自己的理解,真诚且客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