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青春有你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30日   24 版)
    《青春痣》,陈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31.00元

        青春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年少追梦,独寻那世间真我”。

        青年作家陈熹是一个特别有思想、有主见的小伙子。他的《青春痣》,书名就是一种新鲜。痣一般长在生物的身上,而青春上生痣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我想,对于青春,作者应该有他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会。

        《青春痣》是一本反映青春期成长的书,准确来说,反映了80末和90后对于生活,对于学业,对于社会,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呐喊和心声。青春年少,自然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梦想和追求,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坚持和叛逆。他们用不甚成熟的视角来打量这个世界,用较为纯粹的内心来质问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污垢与陋习。残酷的社会现实、僵硬的教育体制、虚伪的名利场、太息的爱情殇等等,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绝望和无奈。但他们依旧憧憬着、幻想着,依旧“仰望星空”,因为他们渴望改变,渴望与一切不美好“决裂”,渴望有一个新世界与“新生活”。

        我经常引用一个比喻:阅读,其实就像走路或者旅游。因为当我们在走过看过之后,总会将一些自己有兴趣的片断残存起来保留在脑海深处,这些我们姑且称之为“印象”或者“观感”。倘若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阅读兴许就是我们平素出行旅游所带来的或轻或重的体验了。陈熹用哲理的笔生动地叙写着有关青春的点点滴滴。他善于构思故事情节,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同时也善于通过对社会现象等的各种描写来揭露和剖析某些社会劣质,“我不是复制品,不是僵死的制度的玩物”。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和观感。

        我尤为喜欢主人公那股敢拼搏的精神,这其实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抗争。主人公不认命,为了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不管代价多大,结果如何,他闯了他尝试了,这就是好的。我并不是鼓励年轻人都要离家出走一次,而是我认为敢想敢拼这样的想法是一定要扎根于青少年时代的。虽然这样说明了你并不成熟,但没有这样的过程你却很难成熟起来。青少年一代有朝气像新生的太阳也正表现于此。

        但本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不是主人公陈思离家出走落入黑砖窑然后如何死里逃生,也不是大学时代突遇家庭的灾变让他从一个贵族变成一个普通人,而是书中讲述了一段听似荒诞却读着顺理成章的伦理故事。这就是《青春痣》与众不同的地方,从邂逅到决裂再到救赎,这里面讲述了一段让人既惋惜哀叹又让人颇为忿恨的三角伦理故事。我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但是故事生动形象,环环紧扣,逻辑合理。作者很巧妙地把这个本该悲痛的故事写成了侦探性质的故事,他并没有落入俗套花费大量词汇去描写女主角多么令人哀婉或是可怜,也没过多描述主人公陈思的悲痛和愤怒。而是更加理性地直击人性,让我们惊愕地发现了这个事实的存在。在伦理道德如此完善的今天,社会中还真的会存在这样的事情么?作者肯定地告诉了我们陈思所遇到的惊天谎言。然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作为社会,不仅仅是看看热闹,也应该有所深思才对。

        当我读完最后一段合上《青春痣》时,蓦然感慨,一个青年人眼中的世界是那么地不简单。《青春痣》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它要我们懂得家庭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此外,作者有着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从他笔下流洒出来的词句大都很简练,很干净,总让人忍不住多读几遍,即便有些语句带着晦涩,但是却总少不了几分深意,让人寻味,甚至有种去拥抱的冲动。另外在书里,我还注意到他写作的特别,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安排一小段或优美或抒情或内涵的话语,以此来作为此章节的引子或者总结。这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一是阅读的方便,一是理解的方便。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对青春的体会。但作者无疑是清醒的,也是明确的,他通过本书中主人公的一系列经历,以及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刻画描写发出了这么一个坚定的声音:

        “天地虽大,我虽如一粒尘埃,但我绝不随风飘荡。”这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我想也是作者本人的立场表现,更是他对青春对生活对生命的最好态度。青春无悔!(张  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