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点亮荧光灯,1秒让可乐变冰沙,制作能自动“摇头晃脑”的橡皮泥……元旦3天假期,厦门科技馆展开“科学快乐派”家庭日活动。(1月2日《海峡导报》)
假日里,人们忙于应酬、玩乐、逛街,仿佛没有科技馆的事。实际上,现在的不少科技馆,平日里都门庭冷落。因此,厦门科技馆在元旦3天假期里,不甘被“边缘化”,是很有勇气的。
不容讳言,现在科普教育受冷落,是普遍的现状。曾有报道,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东山区少年宫,11000人次的学员中,科技类只有156人。而天河区少年宫6000多名学员中,学习科技的居然只有8人!而美术音乐之类,则挤破了头,在孩子们看来,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唯有这条“星光大道”上,诱人的奶酪唾手可得,成名成星一蹴而就,而这样的“明星”、“偶像”,也成为时尚的人生理想。
然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当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无论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更迫切地呼唤着科学和知识的引领,全民的创新精神几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这显然离不开培育全民的科技热情。
而于提升国民素质而言,科技的普及更是其中应有之义。当人们一次又一次为国人与诺贝尔科学奖的无缘而怅然若失,其实真正需要反省的是,当前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无疑,掌握一定的科技技能和思维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否则,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尤其于青少年,引导他们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的兴趣,树立当科学之星的理想,既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科普教育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动手能力和严谨精神,不仅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如果进而造就他们成为科学之星,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则更为需要和迫切。
无疑,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倡导一种学习和探索科学的氛围。在这方面,科技馆显然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当然,如今,功利和物欲诱惑的无处不在,让科技馆发挥自身的吸引力影响力,面对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只要敢于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比如“科学快乐派”这样有着时代色彩的活动,科技馆同样大有作为,甚至在假期里,也可唱上“主角”。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某种意义上,科学正是我们的“天空”。让更多的人“关注天空”,维系着我们的未来。也因此,厦门科技馆在假日里唱“主角”,值得大书一笔,更应该推而广之。
浙江省湖州市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