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1月02日 星期三

    勤翻词典,译好文章

    ——二改拙译《百年孤独》感言(续)

    吴健恒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02日   19 版)

        严复说翻译要“信达雅”,把“信”放在第一位。这是好理解的,因为翻译第一要求的是“信”,是要译得忠实于原文。如果连原文也没弄懂,或者对它理解不透,错译或译得不太准,还怎么能谈译得“达”和“雅”呢?

        要吃透原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我们进初中才开始学习外语。经过多年学习,我们能读外文书了,能讲外国话了,以为我们运用外语能跟运用母语一样了。其实我们的外语程度,比起我们从来到这世上在摇篮里就咿咿呀呀开始学的母语来,一般都还差一大截。特别是要译外国的文学作品,对译者的中外文水准就要求更严。中文达标就属不易,外文过关就更难。那怎么办呢?据我自己多年学译的粗浅经验,勤翻词典能补拙,翻译中碰到问题要请教一生一世一直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良师:词典。

        我翻译出版过十来种西班牙语文学作品,逐渐置备了多种西文、西英、西汉词典。翻译中我只要对原文一个词一句话的含义稍有疑问,就去请教词典。词典里的老师现身为我释疑解惑的次数,不可胜数。我现在只举词典帮我脱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初译《百年孤独》时,碰上了其中的一场狂欢节中的化装舞会,其中出现了四个colombina,这个词跟colombiana粗看似乎形似,细看差别明显。译者稍不注意,就可能把那四位按后者译成“哥伦比亚人”或“哥伦比亚女人”。可是当时我想,参加舞会的纸牌老K、法国贵族、日本王后等等,都是哥伦比亚人装扮的,怎么能钻出四个没化装的哥伦比亚人来呢。于是为找那colombina,我查遍了手头的词典,终于在两大厚册的原文《西语用法词典》里找到了她,找到了“科伦比娜”,原来她是意大利喜剧中漂亮而活泼的姑娘,是狂欢节中经常有人装扮的人物。找到她,我真感到有点“处处寻寻觅觅,得来别有一番欣喜”的快感。可见翻译得结合文中情景仔细斟酌,勤查各种词典,才能译得正确。

        这里我谈了对我们不了解的词汇勤查词典作好翻译的情况。下面我要谈谈我二改拙译《百年孤独》当中,发现我和我的翻译同行自以为了解了原文词义,不去翻翻词典,从而其译文累累出错的情况。

        一个单词,往往具有好几个词义,而且越简单的常见词,词义越多。我们拿它出现的频率最多、自己也用得最熟的词义去翻译,不结合文中情况仔细考虑一下自己顺手译出的译文是否正确,懒得去翻词典,往往译出错误的字句来。这方面有趣的错误例子,我并没去细心记取,就可以在下面举出好几个来。我举例时都将原文缩短但不失原意地译成中文,再将供翻译的原文及其误译写出,讨论应如何正误。

        小说开头不久就出现“Una familia de gitanoṣ̣̣”,按文中意境应译为“一个氏族的吉卜赛人……”,误译为“一个家庭的吉卜赛人……”的情况,我在此前一篇小文章里已经详谈过了。在此备录以引领下面的误译。

        何塞·阿卡迪奥的情妇皮拉·特内拉对他说:“现在你可是个hombre啦。”他没听懂,皮拉就一字字地对他解释道:“你就要有个儿子啦。”这里,译者把hombre译成“真正的男人”或“真成了男子汉”。他本来就是个男人、男子汉嘛,还用皮拉提醒吗?翻翻词典,hombre可俗称“丈夫”。我觉得皮拉对他讲得够明显了,他就要有个儿子了。因此,这句话我觉得应译成“现在你可是个丈夫啦”才到位。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把自动钢琴拆散,想要悟出它里面的奥秘来,结果陷在一大溜“clavijas y martinetes”里面一筹莫展。我不懂乐器,对这两个不熟悉的词又只翻出词典上最初出现的词义来译,错译成“销钉和木槌”。其实只要稍许往词典上这两个词下边的释义看看,就能将它们译成正确的“弦轴和音锤”来。

        彼得罗·克雷斯皮恳求阿玛兰塔跟他结婚不遂,就每天躲到trastienda去给阿玛兰塔写esquelas desatinadas。这短短一句话里有两个陷阱。trastienda中,tras是“在……之后”,tienda是“店铺”,这词看字面就知道是“店铺后边”嘛,不用翻词典。因此,译者顺手将它译成“店后”、“店铺后面”,但这样译意思含混,店后也可能是“后街”或者“野外”。翻翻词典,这词分明应是“店铺后室”嘛。译者将“写下esquelas desatinadas”译为“写下狂热的短笺”、“颠三倒四地写一些短信”。克雷斯皮既然每天都写信,按情况就不可能老是只写“短笺”或“短信”,何况那信还是“狂热的”、“颠三倒四地写下的”呢。查词典,esquela除“短信”外,现在也可用作carta,即“信”。因此,这句话应译为“他就每天躲到店铺后室去给阿玛兰塔写痴狂的信”才对。

        一杯掺有毒药的咖啡,几经转手送到了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的despacho。译者不假思索,将这外国词译为他记得清楚的“办公室”。可是,偌大一个办公室,咖啡搁在哪里,上校能发现它拿上喝吗?谋害能成吗?翻翻词典,despacho也释义为“办公器具(如桌、椅、柜等)”。因此,这句话译成“……放到了上校的办公桌上”才合适。

        乌苏拉抱怨,十几个被谋害的奥雷良诺兄弟在坟墓里尸骨未寒,奥雷良诺第二就在家里欢闹,“就好像死的不是cristianos而是狗一样”。译者把那外国字译成“基督徒”,没错嘛,cristiano就是“基督徒”嘛。可这么直译读起来总觉不太顺。查查词典,这词也可释义为“(口语)人”。看来,译成“就好像死的不是人是狗一样”,才算顺畅。

        举误译的例子从小说开头开始,现在就以小说末尾的一例结束吧。“Todas las hormigas del mundo正在把那块人皮往蚁穴拖去。”译者钉住这几个外文词的字面词义,把这句话译为“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正在把那块人皮往蚁穴拖去”。只要稍许想想,布恩迪亚家族第七代刚生出来的孩子的那块人皮,能供全世界的蚂蚁来拖吗?查查词典吧,todo el mundo释义为“大家”嘛。因此,这句话应译为“蚂蚁倾巢出动,正在把那块人皮往蚁穴拖去”。

        我二改拙译时还发现了其他几个因不翻词典而误译的译例,但浮光掠影,一过即忘,回忆不起来了。可是,从以上所举的这几个误译译例就可看出,翻译时对原文中的词义有了点疑问,或者自己以为不存疑,不去请教身边那些词典中的严谨的老师,就把自己记得最熟、似乎跟该译出的用词挨了边儿的词轻易套上,那不出错才怪。翻词典,光看看要找的词的释义跟自己原已熟悉的用法相合就中止还不行,还得进一步考虑用那词是否恰合文中意境,“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找出恰当的用词才罢休。其实我举的几个误译的正误,并没有多去找那西文、西英词典,绝大部分都是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的《简明西汉词典》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的《新西汉词典》中找到的。这两本西汉词典,勤翻就解决了大问题。翻译时把词典搁在身旁不用上,实在可惜了。

        我谈了这么一通,其实我弄自己喜欢的业余西语文学翻译,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回首过去,我无端浪费了多少宝贵至极的青壮年华!今天,我只能满心盼望,比我年轻的、从事西语文学翻译的同行朋友,趁这打扰少的美好岁月,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勤翻词典,译好文章,多多译出让我羡慕欢欣的西语文学佳作的佳译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