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26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余传诗)《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6日公布了2012年出现的社会影响最大、出错频率最高的十大语文差错。

        一、媒体报道“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时,“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ào和xià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媒体误为《天堂蒜苔之歌》。“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而“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五、恶魔周克华在作案时近距离对被害人的头部开枪,某些媒体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无异是化残忍为一笑。六、女子自称“贱内”。台湾某艺人陪同丈夫赴云南捐赠“希望厨房”后发微博说:“贱内与有荣焉”。“贱内”,只用于旧时对人称说自己的妻子。七、“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某影星因儿子吸毒在网络上代其道歉时写道儿子“目前又身陷囫囵”。“囹圄”是监狱,“囫囵”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八、“酒驾”、“醉驾”纠缠不清。某知名演员在上海街头酒驾被查,不少媒体在报道时,都把“酒驾”误说成“醉驾”。“酒驾”是酒后驾驶,“醉驾”是醉酒驾驶。九、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十、在使用汉字数字时,“零”和“〇”常被弄混。《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许多人在涉及编号的场合,错误地以“零”代“〇”,比如“二零一二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