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回乡探亲路过芜湖时在当地旧书店买到了他主编的两册《储安平文集》,这也成就了我后来极有收获的阅读之旅。此次《读书这么好的事》即是其一。该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阅读小丛书之一,薄薄的小册子,书中所提涉及古今中外,或为人熟知或不为人知,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书中所收大部分文章,均是为《人文知识读本》而写,通俗近人。
其实,在看正文前,我就已经被作者的《致敬》打动了,全文只有百余字:这本小书篇幅不大,按比例来说,引用的文字却不算少。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比这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何其简单,却又常常被作为读者的我们忽略了。在《和写书的那个人见面,还是不见》一文中,张新颖的旁征博引让人印象深刻。
读书,就要读出书的好处,这是本书作者的阅读体悟。作者能从书中读出一个庞大的心灵空间,这是在《“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中写到的;他能从书中读出安全,读出一个可以期待、通可以向往的精神天地的存在,这是他在《“好像有了它在,我的生命也就有了安全”》中告诉我们的……诸如此类的好处。
所以,他对“不读书的种种理由”的驳斥,也是非常大快人心的。当我们开始读书了,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
张新颖是一个极为合格的“书的侦探”。我在读此书时,还常常有遇到通道之感。在读到《很困难,所以很快乐》、《书中的恒星》、《普通读者》、《重读》等文时,不由得大呼诚哉斯言。而作者在《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一文中提倡“抄写和背诵”的“笨拙精神”,作为陷入网络时代读书误区很深的读者,我是极为认同的,而且也正在重新拾回这种古老的读书办法,并深受其益。
在本书中,我同时还发现了与作者共同的阅读志趣,比如对伍尔夫《普通读者》的反复阅读,再比如书中有一篇读汪家明《难忘的书与插图》的书评文章《书和插图,时代和记忆》,在我读来,这是一篇“平实、亲切”的文章,因为汪家明的这本书出版时,我第一时间读到并同样写有《最后,难忘的是插图》来表示对这本书的喜欢。所以在读到张新颖的书评时,便迫不及待地翻出自己的拙作来对照着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比较阅读,收获往往的很大的,此次也不例外。
作为一本谈书的书,本书难得放了中外许多经典的藏书票作为插图,所以在文字之外,目光也常常流连在这些插图中。玩味文字,摩挲插图,愈发觉得应该致敬,向留下这些文字的作者致敬,向制作这些藏书票的画者致敬,向一切精于此道、乐于此道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