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学者惊叹慈城古镇越千年

    ——首届杨简学术研讨会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07日   15 版)

        除了治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恐怕大多数读书人对于杨简这个名字都比较陌生。不过,在不远的将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公众知道杨简杨慈湖。

        令人得出这种感受的是刚刚结束的一场全国学术会议,这个会议是由宁波慈湖中学主办的,而承办方倒是宁波大学。举办这次会议的地点是一座古镇——慈城镇。正是这个小镇让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印象深刻。

        慈城镇就是杨简的故乡,800年前,它的名字叫慈溪。

        杨简,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自号慈湖。晚年,因筑室家乡慈湖畔,建谈妙书屋(慈湖书院)以兴学育才,人尊称其为“慈湖先生”。作为陆学传人,杨简不仅创立“慈湖学派”,发展陆九渊心学,而且开启了有明一代的阳明心学,在中国心学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其道德学问,颇令世人钦仰。

        据宁波大学人文学院钱茂伟教授介绍,浙东心学是中国心学的代表,在中国学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杨简的思想影响了宋元明三代心学的发展。现代学人对杨简的研究历史并不久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因杨简是陆象山的高足,为“象山弟子之冠”,故而学术界一开始将其作为象山心学的“附庸”来进行研究。人民出版社在1984年出版了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书中的第二十章“甬上四学者——陆九渊思想的发展”提及了杨简,文有12页。这一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崔大华撰写的,后来崔先生进一步撰《南宋陆学》,于杨简研究有所扩展。崔大华的杨简心学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其后十余年,多位学者的研究基本循崔氏思路,将杨简附于陆学门下,视为二三流哲学家,故较少深入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后,内地、台湾,还有日本的学者开始对杨简学说进行独立的研究,多有创建。一些学者认为,杨简的思想固然深受陆九渊之影响,然更多的是基于对经书的诠释而建立起来的。1993年,韦政通主编“世界哲学家丛书”,杨简位列其中。韦邀请内地学者郑晓江承担《杨简》的写作,郑复邀李承贵合作完成。《杨简》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杨简的著作,1996年出版后,获誉声,亦有批评。再之后,学人对杨简研究逐渐深入,终有此番“首届杨简学术研讨会”。

        作为一代大儒,杨简对于经典的解释多有心得,不过,其“六经注我”的解读方式不为学界所重。在这次研讨会上李承贵、张涅等多位学者对杨简诠释《论语》的得失给予了探讨。张涅强调,所有的诠释在本质上都是基于时代需要的思想产物,阐释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有否把握时代脉搏及影响历史文化的程度。杨简吸纳禅宗释读《论语》,又借之阐述自己的思想,为《论语》学史留下了浓重一笔。

        举办本届学术研讨会的是宁波慈湖中学,这所学校的历史源自1902年,已有110年,但这所学校的精神资源则直溯到800年前杨简创立的“慈湖书院”。1203年,杨简63岁,回乡于湖畔筑室讲学,遂有“慈湖书院”。千百年来,此地文教灿然,人才迭出,皆赖杨简兴教之举。慈湖中学建于湖边山上,已是名校。今年5月,一尊孔子塑像立于校内,入门即见,而“本心至上、凡圣一致”的校训亦令人感受到此校与杨简的渊源。校方表示,杨简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校已筹谋成立一个杨简学术思想研究机构,以延续民族文脉、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促进道德建设。

        身临慈湖,心神俱醉。当地人谓此湖千百年来,未有变化。尤难得慈城小镇并无现代高楼建筑,与山形湖景融为一体,如世外桃源。当地百姓多自号“十大古镇之首”,此地的观光旅游人数确也日渐增多。据说,已有旅游公司筹谋与地方开发此镇,宁波学者均担忧是否会新建出仿古假城墙将慈城小镇封闭起来。

        杨简的心学思想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这一点参加研讨会的学者都不怀疑,但其兴教之功因慈湖中学的声誉当会被更多人了解,而慈城古镇的旅游价值必能使杨简广为人知。昔日慈湖因杨简而得名,以今人对人文旅游之向往,杨简亦会因湖而名扬。本报记者  吴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