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07日   09 版)
    【口述史】
    书是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领导的团队历7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口述史著作。7年间,他们访谈了70多位活跃在中国NGO及公民社会各个主要领域的创业者,而作为《中国NGO口述史》第一辑的这本书汇集了这一研究项目的首批成果,共收录19篇口述实录体文章。书中涉及的NGO涵盖了不同的类型(基金会、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等等),不同的领域(环保、商业、教育、宗教等等),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像梁从诫谈自然之友、徐永光谈青基会与希望工程、华安德谈福特基金会等,不但是对他们个人或机构历史的呈现,也反映了中国NGO发展史的一些关键节点。王名认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因此,这本书记录的绝不仅仅是一些个人的感人故事,而是在书写中国迈向公民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
    【政治学】
    过多学科综合研究,福山试图勾勒一幅今日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面。本书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类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政治制度包含了三个要件: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在探讨这些要件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的过程中,本书将不少笔墨给了中国,通过梳理中国从史前到隋唐的历史,福山论证了中国是创造现代国家的第一个世界文明,但长久以来并没有发展出法治和负责制。福山在书的最后坦言,中国的政治传统具有极大独特性,其前景如何“迄今尚无答案”。本书目标如此宏大,涵盖的范围极为广大,观点以及细节方面的可靠性也许有待时间检验,但本书旁征博引,文笔生动,即使非专业读者读来也会兴味盎然,引发很多思考。
    【书信集】
    个世纪前,当时还在一家瑞典青少年管教所做心理学家的特朗斯特罗默偶然在一份英语杂志上读到介绍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所创出版社的文章,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二人长达二十多年的通信,这既是《航空信》一书的文本由来。由于两位相隔遥远的笔友的诗人身份,他们的通信自然笔调隽永,交流各自诗作和探讨诗歌艺术成为这些信件中常见的内容,但诗人所关注的可不止于此,随着通信时间的推移和友情深入程度的加深,他们信中涉及的话题越来越广,时代变迁、国际政治、个人感悟、阅读心得等都包括在内,这些信件的内涵于是就溢出个人范畴,成为那个时代侧面、君子之交的印记。当今天人们的交流方式又多元又即时,写信这种近乎古典的交流方式反而呈现出特别的意味。而这本书提供了在诗歌、回忆录之外或许更加接近两位诗人内心的阅读途径。
    【回忆录】
    国朋克摇滚艺术家帕蒂·史密斯在摇滚乐坛有着极高殿堂地位,影响波及全世界,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曾获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在书中她用感性、诗意、激情、细腻的文字讲述了她和艺术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之间在情感、艺术上起伏辗转、戏剧性强烈的往事,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特别是艺术家群落的创作、生活。那是个理想主义高扬、精神自由勃发、艺术至上的年代,群星闪耀,天才辈出。当时的纽约聚集了一大批来自美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不同领域艺术家,作者在回忆中裹挟而来的安迪·沃霍尔、艾伦·金斯堡、珍妮斯·乔普林等名字和轶事足够今天的艺术爱好者们神往。凝聚在作者笔下的真诚和深情,连同那些梦幻般的故事,加上专业、流畅的译笔,使得中国读者不难从文字中发现那个年代的美好,以及帕蒂·史密斯超越音乐之外的人格魅力。
    【经济史】
    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每一次看似区域性的金融震荡无不在全球化时代引发世界范围的长时间的经济风暴,而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所发生的经济危机,总有些若隐若现的趋同规律和值得镜鉴当下的经验教训。新锐学者孙晓骥的《致穷》就有这样的写作姿态,副题“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是指人类经济史上绕不过去的早期金融投机事件。看上去和我们没什么相干,但读下去会发现不乏引人思索之处。这个相当专业的话题在作者生动的历史述说下很能被“一般读者可以读懂,还很有趣”(经济学者梁小民语),当然,通俗不应成为戏说的代名词。事实上,该书作者的写作颇为扎实严谨,这从这部通俗经济类读物每个章节后所附的堪比专业经济学学术著作的参考书索引就可见一斑。“政府和国企是如何让百姓一夜赤贫的”,该书腰封上这句有些夸张的描述,多少提示着书中事件和今天的关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