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江枫”是什么意思?

    任国征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31日   13 版)

        今年9月22日,苏州寒山寺第六届文化论坛暨寒山寺建寺151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唐代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此诗不但是文学名篇,而且还被改写成歌曲《涛声依旧》上了春晚,成为艺术金曲。但对于诗中“江枫”的意思近年来依旧众说纷纭,没有定案。

        第一种说法:水边的枫树。如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种说法:江边的枫树。如王启兴先生等的《唐诗三百首评注》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再如徐有富先生的《重读〈枫桥夜泊〉》一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海”版2010年8月12日)。

        第三种说法:松江(吴淞江)边的枫树。如曾景忠先生的《张继<枫桥夜泊>诗》一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海”版2010年9月16日)。

        第四种说法:江桥和枫桥。如唐先田先生的《苏州三趣》一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海”版2010年7月15日)。

        第五种说法:江村桥和枫桥。如金红先生的《“江枫”意境新说》一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海”版2010年11月9日)。

        仅仅对于“江枫”一词就有以上种种均能自圆其说的解释,使我们不禁感叹古代诗歌意境的深奥悠远和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这些说法哪个更合理一些呢?

        众所周知,对于古诗发生意思分歧时,首先应当考察此诗的格律,看是否有押韵倒装等问题。此诗全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体裁坐标为“近体诗-绝句-律绝-七言律绝”;格律为“起首句入韵?”,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诗中“江枫”一句符合韵律,无异常。

        无奈,只有查阅更多资料。在《唐诗宋词元曲300首》(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270页)中的“注释”说“【一】题一作《夜泊枫江》”,也是说,此诗的题目还被称作《夜泊枫江》。这启发我们联想“江枫”是否为“枫江”的倒装,因为在古诗中经常会有倒文出现。这种假设的求证从逻辑上要考察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从古代看,“夜行诗”中是否习惯以“江”为吟咏对象。查阅同时期的唐诗发现了两首同类诗全以“江”为明确对象。如比其稍早的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再如比其稍晚的杜牧的《旅宿》“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二是从现代看,是否才存在“枫江”。考察苏州地图,确实存在“枫江路”;考察寒山寺,内有著名建筑“枫江第一楼”;考察枫桥景区,“江村桥”简介中明确记载:“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下是古运河经过枫桥古镇的枫江。”可见,“枫江”名称确实存在。

        三是从语法看,“枫江”是否可以修饰“渔火”。此诗除首句入韵外,后三句的前四个字均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即“江枫的渔火”、“姑苏的城外”和“夜半的钟声”。若是这样,因为“树”和“桥”均不能修饰“渔火”,所以从语法上看,前五种说法均不太合适。但若是“枫江”(“江枫”的倒装)来修饰“渔火”,则合乎语法一致的原则,也很合情合理。

        四是从必要看,“枫江”倒装后是否与全诗的文笔更连贯通畅。有趣的是,在《陆游诗今译》(宝文堂书店1988年版,第26页)中收录宋朝陆游《宿枫桥》诗:“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注释为“又‘半夜钟,据说是当时寺院中的习惯。’”由于七言律绝的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为层次的收尾句,关联性更强一些。为了协调一致,则“江枫”也可能是“枫江”的倒装,以呼应“夜半”和“半夜”的倒装。

        其实,古人为了使文艺作品更有意蕴,即便不是因为格律押韵也经常出现倒装。比如京剧名剧《法门寺》中“好一个大胆的眉邬知县,把一桩人命案审问倒颠。”运用“倒颠”(颠倒)这种倒文,既未影响观众理解原意,又使作品典雅别致。从这个意义上讲,“江枫”和“夜半”有意识的倒装也很可能在追求这种效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