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学而识,思而进

    黄国荣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31日   12 版)
    《西山思语》,轩宝玉著,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42.00元

        某官员的作品获中国作协某项文学奖,曾在社会和文坛引发众多议论。其实自古为官与为文是一致的。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荐举为官制度,改由诸州岁贡三人,形成科举入仕的刍形,至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考始,我国历代一直用文化考试的方法选官。今天,我们提拔干部的条件中仍有学历的规定。这表明,为官必须有学问。《四书五经》、《四库全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部经典不是当时的官员所著?

        以上赘述,无非想为轩宝玉大校著书出版名正言顺找个依据。当然,现在为官者出书各有目的。附庸风雅者有之,以文作砖敲门者有之,视闲暇一乐事者有之,当终生个人事业学问追求者也有之。读完《西山思语》,我以为轩宝玉大校著述出书还是从本职工作出发,把工作当作终生事业和人生追求来为之。全书除最后的三篇采访手记外,他潜心倾力探索、研究、思考的是为官与为人之道。五辑中“领导要义”、“工作方法”、“人品官德”三辑,探讨研究的是“官道”;“人生感悟”这一辑探讨的是“人道”。我以为无论这“官道”,还是“人道”,都体现了他“勤学苦读、多思善用”的钻研精神,迟浩田副主席给他的“学而有识高境界,思而知进真品格”的评价十分贴切。

        就“官道”而言,看他“领导要义”辑题的精要提示,不难发现他实践的丰富和理性思考的深度。“让群众觉不到你的存在,又时时刻刻感受到你的存在。不要事事都抓,但要关注事事都有人抓;不要见谁管谁,但要让人人都在管理之中;不要陷在具体事务中,但要使事务具体化;……”这话让我想到老子《道德经》的第十七章:“太上,下知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信不足焉,有信不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在这里把领导者(统治者)治政(治国)分成了四等。最上等的,用无为的方式处事理政,推行不言的教化,使人们能按各自的性情和理解去行事,各尽其能,各有所为,所以人们仅仅知道有他的存在,没有看到他具体在做什么。次一等的,用德行感化人们,以仁义为人处事,人们都亲近它、称赞它。更次一等的,用严酷的刑律或权杖管理吓唬人,人们都畏惧他。最次一等的,他不讲信用,说话不负责任,朝令夕改,愚弄欺骗人,人们都蔑视它。轩宝玉追求的正是最上等的领导艺术,因此,充满着辩证的对立统一,包含着老子“守弱向下”的哲学思想。

        正由于他有了这种哲学思想做基石,他才有与之相一致的实践与作为,才有“天”、“心”、“力”、“灯”等等由实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意识的表述。事业那块“天”,当有责任去撑起;部属的那颗“心”,只有用关爱才能赢得;班子的那股“力”,惟有团结才会凝聚;想做引领群众的“灯”,全凭自己的行为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再看他的“人道”,也正由于他有了这种哲学思想修养,他才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对人、对事、对人生保持了“淡定的心态”、“敞亮的胸怀”,才富有“自信”与“激情”,才会慎重而又恰当地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理解透“纪律”与“自由”的实质。

        今天,图书消费的市场特点格外分明。有些图书消费者只能是“小众”,比如“纯文学”、“学术理论”、“高科技知识”,有些图书的属性就是“大众”。《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学的经典,其宗旨“三纲八目”对今人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是大众都需要学习的古代传统哲学的思想原则,因而它的消费者自然属于大众。我想《西山思语》应该属大众哲学、管理哲学、人生哲学的范畴,它对各级领导乃至群众都有益处。

        要找美中不足的话,觉得不该收录“采访手记”,这几篇文章的风格和主题与全书不太一致,影响整体风格,可以在感悟人生方面再作些探究,以使全书更为丰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