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真人图书馆”为我们打开另一扇视窗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10日   08 版)

        周六的南京师大校园,有人盘腿坐在草坪上,一边享受午后阳光一边阅读;有人则坐在敬文图书馆内,打开一本本“真人图书”,听着他们讲述自己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分享青春的生命体验。“真人图书馆”创办者韩潋是该校2011届毕业生,去年她曾致信南师大校长宋永忠,诉说建立这个另类图书馆的想法,得到了校长及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新闻详见9月16日《现代快报》)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著名文学大师、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如果说传统图书馆给人以书山巍峨学海茫茫之感,“真人图书馆”及其“真人图书”,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人格化和情感化。除了南京师大版“真人图书馆”,今年以来还有广东顺德、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先后开展了这种先锋试验。

        按照韩潋的说法,所谓借阅真人图书,是一种将人借阅给读者的活动。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而书名则是“真人图书”们最想与阅读者分享的某段经历和想法。在其首次推出的11本“真人图书”中,有创办“图书银行”、被称为“国学奶爸”的南师大毕业生杜亚明,有拥有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硕士三学位,数学、历史博士双学位的南京大学高数老师吴朝阳,有远赴非洲从事义工服务的本科生袁珊珊,有深入宁夏贫困落后地区支教的研究生侯印国等……每个人都有一段特殊人生经历,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不亚于读一本内容深刻、故事生动的本本书,甚至能读到很多其他书中所不具有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细节。

        最为传统的知识汲取方式,莫过于口口相授心心相传。在网络阅读成为时尚的年代,数学阅读增长迅猛,快节奏的生活衍生了快阅读、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等病症,信息碎片化、思维碎片化、思想碎片化表征愈益明显。尤其是不少以搜索工具获取知识为主要方式的现代人来说,“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知识抽水马桶化,带来了记忆萎缩、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浮躁毛病。“真人图书馆”以一种逼近传统的方式,让我们把注意力从纸张、网络、电子书的海量信息中转移开来,面对面地与“人”做知识交流、文化互动、角色体验的互换。知识不再是苍白的符号,它也有了人格、有了情感、有了温度,让每个人终于明白:原来,知识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汲取。

        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每个人的生命章节里都有值得别人阅读和思考的细节。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愈益疏离,很多人终日沉浸在网络空间“读”知识、“读”新闻、“读”八卦,费尽心力“挑读”能够愉悦自我、方便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性内容,却疏忽了人际社会里至关重要的“读人”,不注重别人感受,缺少与亲人和邻里同事的交流。“真人图书馆”最大的社会贡献,就是它既提醒了整个图书馆业要以人为本打造人格化的知识互动,也提示公众要时刻牢记,“读人”亦是重要的知识、经验汲取源泉。

        河南省郑州市  张培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