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10日
09
版)
【传记】 范仲淹的传记已有多部,但这本新出的传记还是提供了很多新见解。如关于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以往研究列举的理由为:仁宗不坚定、新政自身的缺陷、保守派势力强大、触犯官僚集团利益,等等。而本书作者认为,庆历新政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任人之失”的问题,然在以“人治”为特征的专制社会,要求变革官僚阶层,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这与社会根本性制度相矛盾冲突,失败是必然的。在“人治”社会制度下企图改变“人治”问题并无可能。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型期,这种转型的一个方面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改变。由于宋代帝王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国策,文人士大夫成为支撑王朝的主要政治力量。范仲淹正是这一转型期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范仲淹的意义正在于此,本书对此有深刻揭示。 |
【文学史】 台静农先生生前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的教学,曾拟撰中国文学史稿,二十余年间不断增补修订,但终未完成,多年来仅以稿本与手抄本的形态在少数学生间传阅。后经弟子何寄澎教授主持整理,于2004年在台湾正式印行。因此,本书不能说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它仅写到元代,而明清则付之阙如;有的小节仅有存目(如“汉代作家所受屈原的影响”);有的重要作家和文学现象(如唐诗部分竟然未及李白,今本中“李白”一节是整理者据作者的单篇论文而增补)未有论述。但已成的五十万言中包蕴了台静农先生对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真知灼见,其价值远非许多所谓完整的同类著作所能比拟。台著重“史”的探析,对于众多文学现象形成的关键,言简意赅,针针见血,如谈汉赋的产生过程,谈唐代士风对文学的影响等等,均属此类。此外书中亦寄托了作者个人的性情襟抱与生命情调,故读来非常动人。 |
【小说】 这本2011年布克奖作品是一部“回忆之书”。小说第一部分讲述了主人公托尼中学时代的生活,其时,托尼和维罗妮卡、艾德里安有一段不欢而散的三角性质的恋爱故事。小说第二部分已到了几十年后,托尼已经退休,此时的生活平静无忧。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令他开始回顾和检讨相关的陈年旧事,他慢慢发现,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曾经温良无害的自己变得面目模糊。小说的最后,主人公感受到的是“动荡不安。浩大的动荡不安”。正像书中人物艾德里安对历史的定义:“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我们每个人在“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之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人生故事时,有意无意地,会做很多有利于自己的修饰和调整,但你终有一天会发现,那经得起(道德的、良知的)拷问吗?这一发问真是悚然惊心。 |
【科普】 疑惑和好奇促使人类不断寻求答案、找到解决方法,在科学世界尤其如此。每年十月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颁发的“搞笑诺贝尔奖”的发端也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为此全力投入破解谜题的劲头有关。诚如这本书名所言,“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一方面,公众在面对这些获奖科学家和科研项目时颇有啼笑皆非之感,另一方面,哪怕最为荒诞和幼稚的研究方向,也不能掩盖研究者背后的专注、辛苦和严谨。该书作者马克·亚伯拉罕斯是科学幽默杂志《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主编,也是“搞笑诺贝尔奖”的发起者,在书中他用幽默而不失诚恳的姿态讲述了这一奖项的来龙去脉,它问世后所遭遇的褒贬,更列举了多项获奖成果,在形式的诙谐和过程的认真之间,这个奖项对于人们探索精神的发扬与科学研究趣味性的实践无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
【绘本】 “十兄弟”是在中国传播甚广的民间故事,有不同地域不同版本以不同方式呈现,故事、连环画甚至电影。这本《十兄弟》的图画作者是台湾绘本前辈郑明进,他既是绘本作者也是译介海外优秀绘本的推广人,更长期担任儿童绘画、美术鉴赏教育工作,所以对于儿童心理的揣摩与表现手法的拿捏非常有研究,这种心得很好地体现在书中。创作于1968年的《十兄弟》是他的第一部绘本作品,在台湾小读者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在华人绘本界也有着先驱意义。郑明进用极为简单、稚拙的画法将这个内容不多而内涵丰富的故事讲述出来,画面色彩并不斑斓,但有限的三色却能将故事的意境很好地展示,人物形象则很符合儿童的视觉审美习惯,夸张、有趣。当小读者翻阅这本书,沉浸在书中十个人物的经历中时,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意味的团结、协作、互助等精神观念和善恶是非的辨别就会潜移默化地渗入他们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