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一斋诗文集》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9月26日   08 版)

        《一斋诗文集》([明]陈第著,郭庭平点校)最近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斋是谁?明代福建连江人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此书包含《蓟门塞曲》《两粤游草》《寄心集》《五岳游草》《一斋陈先生考终录》等5本书,共计诗983首(不含对联),文17篇(不含自序)。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陈第生平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

        陈第官至游击将军,集名将、学者、音韵家、旅游家、藏书家、诗人于一身。其著作甚丰,大部分被收入《一斋集》(35卷)。其中,《毛诗古音考》否定“叶音说”,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改,音有转移”的著名观点,开中国古音韵学研究之先河。《东番记》是我国最早记载台湾高山族民俗的重要文献,台湾学者方豪先生称此文“实明际亲临本岛、目击本岛情形者所遗之最早文献”。他在晚年游两粤和五岳,留下《两粤游草》和《五岳游草》,被称为“南方的徐霞客”,却比徐霞客年长46岁。尽管《世善堂藏书书目》是否真的保存了许多唐五代、明代秘籍罕本尚有异议,但在藏书史上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藏书目录。

        陈第的著作,有些很需要时间来解读。比如《毛诗古音考》面世后,就不为同时代学人所理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第初作此书,自焦竑以外,无人能通其说。”同样,陈第的诗歌也不被看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一斋诗集》(共13卷,含《两粤游草》1卷、《寄心集》6卷、《五岳游草》6卷),说“第《韵书》妙有神解,遂为言古音者之开山;诗则信笔而成,非所擅长,然第亦不必以此擅长也”。不过评语中的“信笔而成”,极可能本于陈第之子祖念《五岳游草·跋》:“家大人颇好吟,诗兴到辄矢口而咏,伸纸而笔,唯以自适其适,不屑人之工拙赞毁也。”至于“非所擅长”,亦可能借陈第自谦(实为宣言)而顺水推舟。陈第在《两粤游草·自序》中说:“吾素不知诗,感物陶情适吾,适而已矣。不及元和以后,何敢望大历以前?且余实未尝自命以为能唐也者。”否则,真的很难想象面对《一斋诗集》,如何得出这八个字的结论来。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陈第的诗一直被冷落。“且不说至今尚无专集重印,好些明诗选本,也未有一席的位置。如重版清人朱梓、冷昌言编的《宋元明清诗三百首》,陈第的诗未曾入选;中华书局印的《明诗》,陈第的诗也未曾入选。新版今人编的《元明清诗一百首》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本,也未将陈第的诗编上。这不能不是一大缺漏。”(李乡浏《陈第的诗及其特色初探》)

        好在知音还是有的,焦竑不但为《寄心集》做校对工作,而且在《题寄心集》中给陈第的诗歌创作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其为诗,无非风人之遗意,言非有为,不发于笔端。砭季代之膏肓,而起流俗之废疾,盖三致意焉。其温厚尔雅,动物感时,而无所容怼,此与子美、乐天何异?读者以此求之,庶可脱近习而还“三百”之旧观。若与时辈同类而共观之,非所以论一斋子矣。”焦竑是明代著名学者,有《澹园集》、《焦氏笔乘》等传世。他是万历十七年(1589)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

        今人李乡浏认为陈第诗歌“一扫诗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囿于‘自我’的风气,从狭窄的胡同走向开阔的天地”(同上)。黄启权指出:“《塞曲》是明代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陈第捐躯报国豪情壮志的升华”,“比较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是一卷具有现实主义的诗篇”(黄启权《试论陈第〈塞曲〉的思想内容和文学价值》)。林登豪赞扬陈第“坚持独抒灵性,不拘格套,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诗风清新流丽,飘逸洒脱,语言精练,不事雕饰,自然率真,浓烈感人,情味隽永,并有善用典故、点铁成金之功力”。(林登豪《踏花归来马蹄香——评陈第闽、粤、桂之行的山水诗》)

        应该说,陈第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也是显著的。然而,陈第著作采用新式标点编排出版的,只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康瑞琮点校的《毛诗古音考》与《屈宋古音义》。他的诗歌独具特色,但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除去明代、清代两次刊刻陈第的全部作品时有包纳其诗文外,现当代学者均无一对这些作品的整理倾注心力。我们没有理由听任其湮没无闻,更没有理由不还其一席之位。为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作为陈第的同乡人,点校者将陈第的相关诗文单独抽取出来,编排为《一斋诗文集》,并以新式标点进行点校,使陈第的诗文作品能够以比较完整的面貌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与研究者提供阅读和研究的方便,同时也是借此展现陈第的文学成就,以期还其在文学史上的一席之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