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侯明亮:少儿出版处于胶着状态

    童趣:书刊两条线,做实营销,销售码洋约在3.5亿以上

    童趣出版公司总经理 侯明亮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9月05日   18 版)

        童趣比较重视对大中型书店和网店的数据监控,每个销售人员均负责十几家店,每月对本社表现和他社情况总结制成月报,同时利用开卷数据查看结果、分析原因,了解其他出版社的成长和变化。

        从数据来看,我认为今年还是有很多变化的。产品亮点是中少社的《植物大战僵尸》,体现的是将热门网络游戏开发成畅销书的方向,即把网游品牌开发成故事书或文学作品,这可能会引起同类出版社的关注。近两年,我们感觉网游产品书刊化之后,比影视动漫书刊更火更猛。

        另一个亮点是少儿文学。这些年,少儿文学在少儿图书市场一直占据近40%的份额,可见,故事类图书具有广大的读者群落和发展前景,但竞争也比较激烈。持续几年位列一线的作家,无论是新品还是老品的推陈出新,都一如既往地被看好,这一现象在暑假期间更明显。开卷畅销书排行显示,在浙江少儿社的前100种畅销书中, 99种都是少儿文学,只有一种是小学入学准备的产品。这说明,少儿文学是很诱人的一块大蛋糕,各社都在加大进入力度。

        市场营销方面,大家还是在做常规的工作,哪个社做得更精细,更到位,效果就更好。当然,各社有各社的方法。比如,在店面促销中,浙少社组织了针对店员的码堆大赛,这是抢占货架资源最实用的方法。在少儿图书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谁能抢到最好的货架资源,谁的书销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我们一直在关注其他社的漂亮动作,分析我们之间的差距。总体来说,大家一直都认为童趣在市场营销方面做得还不错。我们长期利用各种媒介,如网络、平面媒体,以及一些社会活动进行整体品牌的营销。这项工作可能无法立竿见影地提升销售,但日积月累,它对品牌的形成,认知度、美誉度的维护具有水滴石穿之功效。直接和销售关联的促销活动,如买赠、抽奖、专题促销等等,我们也是活动不断。

        关于销售渠道,网络已经红火了好几年。低价、便捷的网店对地面店份额的挤压已是大势所趋。考虑到整体的经营策略,童趣没有做超级的排他性合作,因为童趣更讲究市场良性、健康、互动的竞争机制,从长远看,多家合作会实现多赢,短期看肯定也会错失很多销售机会。当然,我们做了一些专有定制产品的合作尝试,弥补了与相关网店不能“超战”的遗憾。我们跟卓越重点合作的是迪斯尼一些品类的产品,卓越网的购买群体、读者群落更适合这类产品。事实上,每一个销售渠道都会有一定的主流产品。当然,我也注意到,一些出版单位在淘宝开店,但我认为,其品牌建设和营销宣传的作用更大于实质性销售,从性价比和长期维护的角度看,投入不是很划算。

        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数字出版热潮之下,任何一家出版社单独建平台,就像一家出版社开地面店一样,由于产品品种数量有限,很难养活自己,即使可以做会员制销售,但很难吸引更多的读者。在网络销售领域,大网站是全国各地都有库房, 24小时配货,出版社的物流配给很难做到这一点。网店销售最重要的关节点之一就是对页面资源的抢占,我们对此很重视,这两年增长率都很高。

        商超、机场、母婴这些渠道,可以称为第三支或者第四支力量。我觉得商超卖的主要是快消品,具有快消品特性的图书才可以长期在商超销售。商超中,民营做的比较多,因为折扣等问题,出版社很难有比较持久的销售收入。母婴店、玩具店,销售一般性的图书就不划算,肯定是销售定价相对高一些的玩具书、互动游戏书等。此领域童趣一直在探讨,像上海有些类似快客的小型便利连锁店也有我们的书,但因为店面小,可陈列品种不多,也是有发展瓶颈的。机场店我们一直销得还不错,类似像玩具、益智类的手工书,童趣有二三十个品种在销。这一块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非常重要,抢占这块阵地对数字出版也是一种防范。像这种低幼类、儿童益智类、手工类、互动类的图书,肯定是最晚受到数字技术冲击的品类。因为对儿童来说,用食指点动iPad是一种乐趣,但手眼并重去玩这种互动类图书的乐趣是iPad无法取代的。

        在欧美的大卖场,这种定价较高的互动类图书是很多的,艾阁萌在国外的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的做法,大卖场的销售已经占到他们销售的百分之六七十,而且只是几个品种就达到这个程度。这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读者对图书的价格承受力有关。但现在,中国的大卖场对图书的进货折扣甚至低至二八折、三五折,品牌出版社是不可能承受的。

        从竞争主体来看,这几年我一直在说,现在有钱的出版单位很多,因为上市之后圈来很多钱,但不是有钱就能做成一件事的。几年前他们的想法就是大而全,立即组织一支队伍做少儿出版,当年可能就出版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少儿图书,但是大部分都死掉了。现在有些出版社更理性了,从一个品类介入,无限做大,当年就能登上单品类的前几名。一个品类做好了,再想办法进入另一个品类,这个路子是对的。  

        总体来说,2012年的少儿出版基本处在胶着状态,有一些亮点,但还不足以构成规模性的变化。其中,浙少社的提升步子还是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在7%以上,无论是古典的,低幼启蒙的,少儿文学的产品,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我们也在学习,让自己的产品布局更趋于合理。童趣一直在影视动漫图书有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不能长期靠影视动漫图书维持一个大型出版单位的运作。同时,中少社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得出老社厚积薄发的积淀,一旦找对路子,增长是很快的。比如,两年前,中少在网络销售这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份额不高,两年以后,中少在网络的销售额都要过亿了。我认为,领导的战略眼光,合理布局,团队整合,板块划分,让能人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是迅速发展的原因。

        就童趣自身而言,我们已经连续6年超额完成董事会既定的目标,今年来看也没什么问题,发货码洋大概4个多亿,销售码洋应该在3.5亿以上。我们是书刊两条线,期刊要继续做强做大,图书强调进一步的增量,把迪斯尼和动漫板块维护好,现在看基本都做到了。迪斯尼整个品牌基本都在我们这儿,只是用这些原材料能炒出什么菜的问题。我们最近在创意理念上有新的设计——一套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迪斯尼系列图书,在开卷和亚马逊上都名列前茅。我们今年的新品集中在动漫和游戏益智类上,会有《冰河世纪》的电影书,《喜羊羊》大电影最近正在播的真人版的《我爱灰太郎》,《海绵宝宝》新品,《巴拉拉小魔仙》的新品,还有最近要出版的加拿大的品牌《小石头》,这一两年陆续出版百十种以上。我们的儿童文学在逐渐增量,这是我们的亮点。沈石溪老师在给我们写新作,已出版的两本书《雪域豹影》、《红豺》虽不是新品,但经过我们推陈出新,销得还不错。如《红豺》,一年时间销售十几万册,作家也很满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老师、郁雨君老师,曹文轩老师等均与我们有融洽的合作。

        在稳定和开拓销售渠道方面,地面店这块,我们主要强调各地的驻地销售人员把上架率维护好,一旦有任何移动,都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可能是我们做得相对比较扎实的一点。我们的驻店促销员有几十人左右,负责销售现场理货、导购、讲解等。当然配备促销员也要看性价比,必须是销售有一定的规模的书店,否则养不起促销员。网店销售今年在强化,配给了几个人,主要工作是跟网店互动,跟进营销,页面维护,监控库存,与网站走访沟通,研究童趣在网店整体营销中的介入程度。

        今年我们也在关注二三线城市。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无论从上架率和销售来看,我们的表现还不错,市场占有率上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浙少的很多产品在二三线城市比较火。童趣不是不想去二三线城市,这不仅仅是渠道扩展的问题,而要系统性的策划,比如说产品的定价,产品的表现形式等等。我们正准备开发适合二三线城市的产品。

        现在,少儿社传统的、单纯卖书的盈利模式正在打破,四年前,我就提出对关联产业的调研、开发和投入的问题。所谓关联产业,我是这样定义的,建立在品牌影响力、核心产业基础上的关联产业,与核心产业相得益彰,相互支撑。如果离得太远肯定不会去做,因为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不在这。

        举个例子,现在期刊都配随刊礼品,这是童趣最早引进来的,所以我们跟儿童玩具业、礼品业关联性很大,南方有几十个厂家在与我们合作。如果颠倒一下,儿童益智文具配上一本刊物,起到说明、引导,或是提升其教育价值点的作用,就是玩具带书了,也就是说,玩具业是可以进入的。再一个,童趣做影视动漫图书很好,反过来,可不可以跟有一定创意的影视动漫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教育培训这块,我们的教育事业部在做幼儿园的产品,不在开卷监控范围的,最早一套从新加坡引进的《多元智能》在幼儿园还是有影响力的,当然,现在我们开发了其他的一些产品。如果童趣有一套核心的教材,幼儿培训也是可以做的。现在很多幼教培训机构都与我们联系,甚至有人还用童趣的名字注册了幼儿园。真正进入幼儿培训的话,产品也可以进去,影响力也可以进去,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一线读者的反馈,开发出新的产品。实际上童趣要做的事很多,单拿出哪一块去探索都是可以的。但是,要大规模的进入一个新行业,需要童趣管理层与投资方的共同努力。

        数字出版我们做得还是很扎实的,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探索可能成功的模式,我给他们定的调子就是,不求量,但求营销推广好一个典型性的产品,能否在某一个渠道打开,有人愿意为此付费下载,之后再上量。我们《巴拉拉小魔仙》电子杂志已经做了一年了,在iPad上,如果某一期是免费下载,可能一天上千下载量都有,一旦要收费了,连10个人都不到,转化率低得可怜。

        本报记者  陈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