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由《虎妈战歌》全球畅销看中美出版差别

    何明星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29日   06 版)
    “虎妈”与两个女儿
    中、英两种版本的《虎妈战歌》

        2011年元月初,正值中国的虎年春节。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名为《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的摘要:一个华人家庭里的母亲严厉管教孩子、成为“虎妈”而让孩子在美国表现杰出;西方家庭里的父母则在“尊重儿童个性”的理念下放弃自己的责任!并刊发了《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书评。经此预热三天,世界出版巨头——出版该书的企鹅出版社做出了如下动作:

        2011年1月11日在美国本土推出《虎妈战歌》。

        英文版的英国版本由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布卢姆斯贝里出版公司出版发行,2011年1月。

        三天后,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版,书名改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2011年1月。

        由于媒体舆论引导,该书在亚马逊网站一现身,便吸引了全世界读者的注意力。由美国主流媒体主导的东西方教育大争论也随即爆发,此后全球的主要媒体都参与了论战,论战一直持续到2011年底。

        笔者注意到,上市十天后《虎妈战歌》在亚马逊畅销书的排名就跃升到了第五位,有149名买主在亚马逊网上发表评论,此后热度一直不减,截至到2012年7月28日,该书在亚马逊大约300万种图书的销售排名中依然位列6699位,在有关中国类的图书销售排名中位列第5位。据此排名大致估算,该书的销售量早已超过百万大关。

        截至2012年7月,该书已相继推出了德文版、中文繁体版、意大利文版等18个版本。

        至此,企鹅出版社关于《虎妈战歌》的运营,在全世界都得到了丰厚的收成。

        作为一个曾经的出版人,笔者除了羡慕企鹅出版社的巨大成功之外,不禁还有这样的自问:为什么一个在中国出版界习以为常的题材,在企鹅出版社的运作下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中国出版业与美国出版业之间的差距到底在何处?由此再探问:为什么中国出版会缺席中国崛起的文化盛宴?

        中国题材的世界眼光

        这是西方社会用各种眼光探究中国崛起原因的时候。

        《虎妈战歌》里所写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在中国社会及家庭并不会引发惊奇。任何一个中国父母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只有勤奋努力、自强不息才会获得成功,获得成功才会有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即便是生活在美国社会的华裔家庭,也会把这种文化传统灌输给下一代。《虎妈战歌》的中文版被译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就是中国社会对于此类教育题材比较普遍的一种态度。

        然而,把这样一本书,放在探究中国崛起的大时代背景下,进而探究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东西方教育理念大论战。

        论战不仅在电视里进行,也在网络等开放媒体里展开。

        论战的浪潮波及到了更多的人,触动到了更多的家庭关顾和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以致国家的未来,这些人由此也极可能成为《虎妈战歌》的读者。

        读过《虎妈战歌》的人,对作者蔡美儿认同的有之,反对的有之,咒骂、憎恶的也有之,总之是反映相当强烈。达到了企鹅出版社想要的效果。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诱发了美国人的危机意识,他们害怕在竞争中失败,有一种空前的不自信、不安全感,在中国日益强大和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尤其如此。一些主流媒体,如《金融时报》甚至将这场讨论上升到国家间竞争的高度,并暗示了这样的信息:孩子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决定着未来国家间的竞争,中国孩子由于“虎妈”样式的中国教导可能会占得先机,成为未来世界的赢家。所有这些很容易让读者将“虎妈”蔡美儿与“更优秀的中国妈妈”、中国式教育、中国的强大紧紧联系起来。于是,一切似乎都具有了浓厚的象征色彩和政治意义。而美国最害怕的就是输给世界上新崛起的力量,由成功者变为失败者!于是美国人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说到底,用王庆勇先生的分析:这本书触动了美国的自大情结、优越的价值观、单极思维定势以及大国沙文主义神经。(王庆勇,“虎妈战歌触动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世界文化》,2011年5期) 

        本书从一个东西方教育理念的讨论拓展到美国社会的教育观、人生观,从一个家庭在子女教育的普通话题引发到中美之间未来竞争能力的国际话语,越普通的题材,引发的读者关注度越是广泛,再加上中美竞争力的巨大国际话语,由此,想让这本书不惹人瞩目都不可能了。

        本文讨论的核心不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熟优孰劣,而是站在一个出版人的角度自省:关于教育题材的图书,历来是中国出版的大宗品种,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可谓汗牛充栋!《虎妈战歌》提醒中国出版界: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理应获得世界的认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本来就具有向世界传播的潜在因素,这里有一个关键的转换:那就是中国题材的世界眼光。从那些沁透在中国人血液中习焉不察的东西里发现普遍的世界意义,这恐怕是中国出版界最最缺乏的。

        调动世界级媒体资源

        中国出版界的图书推广,其流程也是从报刊宣传开始,延续到发书评、举办新闻发布会、召集人员办讲座、在书店搞签售,时下又有了打榜排名等运作。其目标是:炒红这本书,获得更大利润。当笔者认真梳理《虎妈战歌》一书运作的每个环节时,心底里涌现出的是对于一个世界级出版商的羡慕和尊敬,同时也深深感到中国出版与美国出版之间在运作上的差距。除了上文所说的发现选题的国际眼光之外,中国出版最缺乏的就是调动世界级媒体的国际运作能力。

        先看美国主流媒体推动《虎妈战歌》一书的时间表:

        1.美国《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期发行量超过170万份),2011年1月6日。

        2.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均发行量超过200万份),2011年1月8日。

        3.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均发行量大约为78.5万份),2011年1月8日。

        4.美国《书签》杂志(BookMarks Magazine),2011年1月10日。

        ……

        上述仅仅是2011年1月份刊登《虎妈战歌》书评、专访的一部分媒体名单。有的媒体在2011年1月份刊发后又多次刊登书评、读者来信。企鹅出版社居然在一个月内使这些左右世界舆论的媒体全部刊发了书评。这就不难想象何以在短短一个月内,《虎妈战歌》迅速成为美国以及整个西方社会的话题了。蔡美儿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短短几天内全球有上百万人在网上阅读了相关消息;在《时代》杂志网站上一个月内留言的人数就超过5000人。不仅美国许多报纸跟着发表了评论和读者来信,一些欧洲的主要媒体也相继涉足,尤其是德国的《南德意志报》、《世界报》等报刊,以德国华裔的教育为例,不吝版面给予大幅刊登现场采访。紧接着,美国《出版周刊》等专业媒体也在2011年2月5日刊登了推荐文字,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也相继给予报道,意大利《共和》报在2011年4月8日刊发了书评,一向比较自信的法国《费加罗报》也在2011年11月7日刊发了评论。

        期间,企鹅出版社安排作者到全美各地去签名售书。《旧金山纪事报》报道了2011年1月19日晚,蔡美儿到旧金山签名售书的场景:包括华裔在内的各族裔数百人前来捧场,售书场面十分火爆。《旧金山纪事报》形容说,“虎妈”的故事在网上疯传的速度超过了明星的八卦视频。不久,作者蔡美儿的身影又出现在英国的书店里,英伦三岛鼓起了东西方教育的论战。

        当蔡美儿来到中国大陆的时候,已经是红透西方社会的“巨星”,她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著名访谈节目里,这个不会讲汉语的“中国妈妈”用英文在上海、北京两地做讲演、在书店现场签售。《虎妈战歌》中文版随之在中国大陆畅销起来,作者蔡美儿的视频也迅速在各大网站蹿红。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该书在2011年中国大陆的知名度。美国ABC电视台专访作者蔡美儿的访谈视频,在新浪网站自2011年6月21日至2012年7月28日的播放次数是84204次,杨澜访谈的视频播放次数达到15579次,美国CNN专访的视频播放次数是1746次。  

        在这场东西方教育的大论战中,立体而多元的媒体宣传推波助澜的巨大能量,使蔡美儿携着《虎妈战歌》几乎席卷全球。

        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又何尝不是媒体话语权之间的竞争!中国媒体的世界话语权缺乏已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这又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度相关。我们叹息中国图书出版界缺乏调动世界级媒体的运作能力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再一次确认中国缺少自己的舆论话语的传播阵地?

        中国出版应列席崛起“盛宴”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政界、学界以及舆论界,解读中国崛起的图书、电视、网络专栏铺天盖地,凡是和中国相关的图书就能够畅销,与中国相关的电视专栏就有收视率。关于中国经济崛起的解读已经成为一场“文化盛宴”,《虎妈战歌》一书也是这场盛宴里的一道大餐了。

        令人遗憾的是:事关中国人的文化盛宴,却听不到中国人的声音,或者说中国人根本还没有来到宴会桌前,这是绝对不应该的。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世界范围内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中国也正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担当着越来越愈加重要的角色,迫切需要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共生、多元、合作与发展的全新形象。

        但是中国出版面对的是一个欧美媒体垄断了全世界90%的新闻信息的世界传媒格局。美联社在美国全境内的媒体用户是5700家,国外媒体用户是8500家;路透社的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拥有55.8万家国际订户,法新社的新闻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方这三大通讯社的日发稿量相当于84个国家新闻单位组成的不结盟通讯社提供新闻量的1000倍。通过《虎妈战歌》所掀起的世界媒体大潮,国人应该再次体会到西方媒体的力量之大。而中国各类传媒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随着中国实体经济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进行,而是被延迟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进行大规模体制改革,丧失了宝贵的30年时间。长期以来存在着体制僵化、管理落后的弊病,导致全国近500多家出版社、2000多家报社、9000多家杂志社、4000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之中,不仅没有诞生出一家世界级的传媒企业,而且全行业丧失了宝贵的产业升级契机,时至今日依然处于产业转型的阵痛之中。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的严重缺失与中国传媒企业的产业化程度紧密相关。在此意义上,中国出版更应该拓宽国际产业化的路径,为争取舆论话语权而奋起直追。

        第二,中国崛起理所应当要用中国话语来解释,这是我们这一代出版人的责任。对于中国经济崛起的解读,毫无疑问,它是中华民族经过30多年的辛勤劳动的结果,13亿中华儿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小康社会。中国经济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创新,与西方国家在崛起历程中曾经伴随着资本的贪婪掠夺和殖民的血腥扩张相比,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次和平崛起,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实践。这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方向的问题上,贡献给当今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

        但是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的四百多年的历程中,西方文化一直主导着整个传播进程,展现西方社会面前的中国形象多是与作为西方主流文化补充的角色。再加上当今世界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文化格局都是由西方国家一手建立起来并主导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仅对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形成冲击,也必将对现有的世界政治秩序、世界文化格局产生挑战。这对于已经主导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于是各种误读、曲解以及无端猜疑就成了这场“文化盛宴”的不和谐音。阅读《虎妈战歌》留言栏里那些来自美国社会普通读者的意见,笔者深深感觉到,西方大众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他们依赖的是完全来自于大众媒体以及舆论的引导。

        从新世纪十年来西方政界、学界以及舆论对于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高度关注来看,种种迹象表明,西方社会具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和舆论准备,不管中国人是否愿意,把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意“塑造”成为与挑战西方的一股力量,把局部的经济摩擦、文化不适、政治分歧逐步演化成为东西方社会的全面对立和冲突的危险在日益增大。

        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是一件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而西方国家能否让中国人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不再仅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需要去争取、去努力的一项重大国际政治目标。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化解冲突、增强互动、促进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争取一个宽松、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核心目标和历史使命。因此,包含中国出版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不仅要解释当代中国所进行的伟大实践,还要从西方社会所想了解的古代中国、历史中国形象中做出清晰合理的逻辑勾连,拿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来与西方对话,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重建问题,而且事关中国和平崛起的民族大业,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中国出版都不应该缺席中国崛起的文化盛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