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高延青的艺术“多声部”

    里 快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15日   03 版)

        在理想主义挽歌浩荡,礼赞与颂扬离开文学越来越远的文化情势下,撇开怅惘、忧郁与各种浮躁喧嚣的信息干扰,让多舛沉重的生命体验、生存感悟于茶香、墨香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分层设色,为读者制作一幅标识清晰、走势确定的阅读地图。高延青由此完成了他对自己和他的韵语全集《梦寻天问》的文化身份和艺术品格的美学定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生活具有一定梦想热度的解析方式及其它。

        作为一位著名的蒙古族文化学者,高延青统摄诗、文、书、画等诸多艺术门类,以仁爱、宽厚、善解的精神品格,穿帮于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与无力抗争的个体命运之间,对人性、道德、理想、权力、欲望等诸多为正义与良知拷问已久的东西,进行归纳、梳理,解剖,然后作出具有一定个性特征和艺术高度的释解。服从于这一理念,他为自己的韵语全集《梦寻天问》描绘出这样一副景象:放任身心,在历史与时代的长河里畅游;从中拣取那些最具色彩的浪花,深藏心底,择取适意之处,吐出冲天水柱,径直射向山川、大地,而后独立潮头,追述过往,叩问本性,以古朴厚重而又灵动飘逸的姿态,剖开对象的内核与特质,呈现出世事的斑驳、芜杂与丰富性,在多个时间与空间维度上,释放喜悦与苦闷,抒写对经验世界的独特感知,获取与创作实力相匹配的审美评介。由此,我们看到了一部类似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一样的多声部交汇,丰富的低音,悠扬的高音,浑厚的中音以及婉转的变声,吸纳吞吐于同一时空,进而汇成一部天籁般的交响:诗、词、曲、赋尽吐芬芳,体例、调牌、形制优优典雅;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涉猎广泛;爱情、亲情、友情、乡情、亲民之情,爱国之情炽烈而坚贞。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掘进,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立意和多个主题,却没有一点为自己美容的嫌疑,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与体例形制中,艺术地暗示个体生命感悟与整体性意识的一致与悖逆,开辟着只有诗人自身才具有的审美品质。且看一首《题墨色百花图》诗:/小酒一壶春意暖/呼来百花上笔端/水拌点墨发五彩/拙计十诀画童玩/莫信江湖翻天手/能使汪洋万里船/随心画笔抒胸臆/掏尽杂碎换牡丹/。八行诗句,声、情、状、貌、思、虑、意、气八种神态,呈现于同一时光。读毕,伏案垂眉,大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之感。

        从《梦寻天问》中可以发现,高延青对社会历史有着很强的认知能力,对生存理念有着精确的把握。在娱乐和青春偶像盲目崇拜与反智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凭借这块高地,诗人慷慨击节,或寄语亲朋,倾诉心声;或回望历史,过滤沧桑;或推崇善良,挞伐卑劣;或与领袖对话,为民众祈祷;或凭吊千古遗址,追寻不朽经典;其势如行云流板,莺啼燕语,畅达精妙,各类题旨在各自的语境中都呈现出一种完美的思想与艺术形态,落差鲜明的激情,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灵迷宫。即使一首山水诗,也有深刻的寓意与寄托。/彭祖二子化武夷/九曲流筏听朱熹/三十六峰拜东海/依客问山茶满溪/一披红袍香生雨/三姑玉女百姓衣/碧水丹崖狂歌处/你题他题我也题/(《游武夷山》)。流连之处,无论仰俯,皆含机锋。用以支持诗人实现其意图的,是广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对成熟的艺术力量。这成为高延青韵语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首即席而成、布局为四十行的古风《湖州行》,用典居然多达二十二处,进而使湖州的地理形胜,历史沿革,文化积淀,人文质量得以全方位显现,古风本身也由此获得了相当深厚的思想艺术品质。而在骚体《梦寻天问》中,诗人则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虚拟天界,展开对话,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胸怀胆略,风格气质,远见卓识以及是非功过,酣畅淋漓地呈现给读者,也将诗人自身的人格操守与价值观以及对领袖的尊崇彰显无遗。气若长虹的铺排与走势迤逦的文路,体现出诗人在审美发现、文本立意与艺术表达上高超的驾驭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梦寻天问》字里行间都漫延着一种典型、炽烈的文人与人文情怀。构成这一情怀的基本要素是悲悯、激愤、自由、关爱等与美密切相关的东西。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要素,整部韵语自始至终都闪烁着人民性的光辉。而“人民性”恰恰是自《诗经》以来,中国传统诗、词、曲、赋的优秀品质。而且,由于高延青长期身居高位,始终处于生活本质的核心,经历过铭心刻骨的苦难与磨炼,有着非凡的人生阅历,较之一般诗人而言,对这种品质的理解、体悟与制作就显得更深刻,更周密,也就更具典型性。

        在阳光安静的午后,品读高延青的韵语,可谓一种享受。倘若细心发掘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古典精髓抑或现代意蕴,会不时生出一种晕眩。其中那些情景,那些风貌,尤其是作品所展示的完美的气格与心性,足以淘洗人心。当花香扑鼻的时候,接着到来的,有谁能够说不是嘤嘤鸟语?而声音较之色彩要更体贴、更生动。藉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既然高延青已经把我们引进春天里,并且用他的艺术之光打开了我们几近熄灭的热情,那么,在接下来的选择中我们惟有等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