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愤怒的巴尔扎克

    徐志啸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15日   03 版)

        我不知道罗丹为何塑造了两尊几乎相同的巴尔扎克全身立像:一尊裹着浴袍,另一尊全身赤裸。

        站在两尊立像前,我凝视良久,一时难以找到确解。罗丹真的是请巴尔扎克站在他的面前,正儿八经地将他作为模特,为他塑身——在他沐浴的前与后?还是拿着巴尔扎克的相片凭他的想象捏塑而成两尊雕像?没有可据的资料,无法臆断。但是,一转身,展厅里另一座巴尔扎克的半身胸像启发了我——这才是巴尔扎克的真实写照!那神态、那眼光,那近乎于愤怒的贝多芬的头像,令人立马会联想到巴尔扎克在怒视,甚至要呐喊。

        罗丹自然有他的创作意图和内蕴,如同他的《思想者(沉思)》等作品。

        然而,巴尔扎克的愤怒应该是事出有因,并非空穴来风。他早年就想当作家,而不是按家人的意愿当个律师——虽然开头的剧本创作并不成功。创作之路对他来说,并非一开始就很顺利,他曾经尝试了多种工作以维持生计,出版、印刷、商业冒险,无一成功,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正是这一系列的打击,他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巨额债务,走上了难以摆脱的还债道路(当然,这当中还应包括他为自己能过上层社会生活和参加上流社会活动所花费的钱财)——拿什么还债?唯一有效的,是用他的笔,以写作和发表小说来抵还巨额债务,来改变他长期拮据的生活状况。于是,他完全进入了几乎疯狂的状态——成了法国(乃至全世界)最勤奋的作家,到50岁去世前,总共写下了90部小说(还不包括早年创作的剧本及其他文学作品),长时间的连续写作,困了,累了,他常以喝浓烈的黑咖啡刺激自己,由此,源源不断地涌出产品,供给出版商发表,用稿费来还债务,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入不敷出,常常为了躲避债主而从居所的后门溜走——据说,他在巴黎特意选择了一处有后门的住所,以便债主上门时可及时溜走。

        这样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巴尔扎克能安心如故?能不愤怒?当然,不能说,他的长篇系列组合小说《人间喜剧》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有了宏大的计划,但无论如何,到他产生构思这一宏大计划并命名为《人间喜剧》时,他实际上已经将自己和巴黎这个城市以及整个法国社会,都连成一体了,他试图用自己犀利的笔触,来揭露、刻画、描摹、剖析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它的方方面面,它所发生和经历的各种重大事件,以使他笔下的这部宏伟系列巨著,成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全方位立体的历史图卷。

        巴尔扎克成功了,他可以自豪地凭他的《人间喜剧》,在法国、欧洲,甚至世界的文学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人们要了解巴黎和法国在十九世纪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展现的丰富历史风貌、所表现的各种风土人情,《人间喜剧》是最好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和社会风貌画册。不要以为巴尔扎克题名的“喜剧”真的是表现“喜”,他的所谓“喜”剧,其实就是“戏”剧,就是人间沧桑变化的真实画卷、法国社会的真切历史记录。

        如今,巴黎的雷努阿尔路47号——1840年巴尔扎克开始入住的住处(当时他40岁),现已成了巴尔扎克博物馆,虽然当年的这位户主为了躲避债主,用了化名(布鲁尼奥先生),但巴尔扎克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书稿,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今天的博物馆里至今存放着他当年的原始手稿,还有那张专用于写作的书桌。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再看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塑像,是否感到罗丹的创作有其深邃的意蕴和恰到好处的表现?特别是那个赤身裸体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对法国社会的揭露、剖析和描画,应该说完全是赤裸裸的,全书充斥着十九世纪巴黎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堕落,作者醉心于揭示这个国度,没有丝毫刻意的掩盖和粉饰——诚如普鲁斯特所说:巴尔扎克是“无所掩饰、知无不言”。

        我想,这才是巴尔扎克的本色,这才是法国人心目中真实可爱的巴尔扎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