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书意过眼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08日   09 版)

        在一个电视直播技术高度发达、新媒体视频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随时能够酣畅淋漓享受运动的视觉饕餮盛宴的同时,会不会怀疑:欣赏体育之美,那些静止的文字、凝固的图片、安静的书籍,还能带给我们更多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或许无法不对直击比赛过程而感到激动和满足,然而当某个精彩的瞬间定格为经典的画面的时候,当许多文字描绘着我们眼睛看不到却渴求知道更多的内容时,我们会更加感叹于——以静看动是如此丰富、如此具有永恒之美。阅读体育之美,是我们审视并满足自我的另一种方式。

        ——《北京青年报》北青阅读2012年8月3日,记者刘净植这样理解多媒体时代体育类图书的意义。

        与西方类似,中国当代艺术对城市废墟的兴趣同样是对大规模城市发展的反应。中国前卫艺术家们对北京和其他中国城市里的改建工程普遍持否定态度。他们把被拆毁的民居表现为受到政府支持的经济改革的受害者,以另类的立场将自己认同于受威胁的本土文化。在相关讨论的作品里,我们注意到反复出现的艺术家与城市废墟的私密关系。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与发展,艺术史家巫鸿在《废墟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景观》(《文景》2012年第8期,缩编自巫鸿即将问世的新作《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一文中有如上表述。

        每一篇似乎都有我们相熟的历史人物的缓慢出场,闪现我们习以为常、教科书式的历史片断,但这些旧事一经作者的重新描述、铺排,却会引来人们的一片惊呼小叫,原因在于这些异样而又平实的人物面貌罕见地显示人性的险恶和历史的诡诈。

        ——文史作者陈徒手评价作家尚思伽据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事件而作的短篇小说集《太平鬼记》(《新京报》书评周刊2012年8月4日)“打破了多少年来文坛存在的‘历史短篇写作荒’” 。

        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不仅使同学你们,也使我们,单是想着,你们慷慨将青春交给我们负责,就不敢有半点怠惰。

        ——作家王安忆用对教育的上述看法(《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8月5日)作为其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讲话的结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