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读图时代”更应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01日   08 版)

        名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文学、历史、知识的宝库。但如今不少年轻人更愿意看电视、上网、去电影院,而不愿花时间细细品读名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67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仅11.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年轻人阅读原著,46.0%的人直言当前青少年不读名著;56.0%的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习惯看电影电视,而远离名著;42.9%的人认为是时代或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理解困难,没共鸣;40.4%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没耐心读。(7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在文学大众化的潜意识中,我们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被视为人类文化精髓的文学名著理应受到青少年的追捧。然而,这只是我们的“单相思”,文学原本就是“小众化”的,除了文学作家、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其他读者多是泛泛阅读文学作品的,或作消遣,或“装点门面”。况且,文学名著历史久远,与当地社会渐行渐远,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鸿沟,很难让读者阅读、理解名著的精髓。再加上,“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是现在越来越凸显的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说,现在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务实性”成为时尚,“娱乐化”成为流行,这种风气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取向,是娱乐化的阅读风气使年轻人越来越远离经典。

        尽管“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远离名著,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实,也是名著的浪费和悲催,但是我们也无可奈何,毕竟文学不是大众化的精神食粮, 青少年不读名著也可理解。况且,青少年不读名著只是不读原著,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有50.3%的人表示,很多年轻人是通过“电视”接触名著,45.0%的人表示是通过“电影”接触名著,42.7%的人表示是通过“电子书”。换言之,有很多人是通过其他方式阅读和了解名著的,名著的文化精髓还是能够得以传播的。我们大可不必为文学名著的不被阅读而悲催,因为文学本来就是小众化的。

        当然,激发和调动青少年阅读名著的爱好和兴趣,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名著及名著的文化精髓本来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白烨认为,文学阅读浅俗化可能反过来诱使文学创作本身向浅俗化方向倾斜,也会使传统文学与经典作品日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青少年远离名著和文学阅读浅俗化,从本质上说都不是好现象,青少年不该远离名著,对名著的阅读更该向精深发展。在“读图时代”,我们更应该要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特别是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在课本中多采用名著经典情节,分析释义,引发兴趣,让青少年自觉阅读,而不是单纯将课本上的经典段落当做“必考”内容去学习。再比如,让专家解读名著,或开展名著阅读评论等专题活动,让名著走向青少年走进青少年。

        文学小众化时代,让名著走进青少年更有意义。

        河北省赤城县  张魁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