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青岛出版社出版一套杂文丛书,该社欣允。我知道,该社的一把手孟明飞先生,素来喜欢杂文,记得去年夏天,我在青岛参加冯其庸先生《瓜饭楼文集》编委会期间,送给孟先生拙作《牛屋杂文》,他很快就读完了。这套文丛由我主编,应当给文丛起个名字。我想到了《杂花生树》,但文友告我,上世纪80年代,有套杂文丛书就用过此名,我竟全然不知,真是孤陋寡闻。后来这套丛书的责编杨慧女士,建议用“思想的盛宴”,我觉得很好。我一向认为,杂文家首先应当是个思想家。鲁迅就是光辉的典范。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用他冷峻、犀利的笔,揭露、鞭挞“人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罪恶,并塑造了一个“精神胜利法”的典型人物阿Q,国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文坛前辈何满子先生曾说:“一百年后人们看鲁迅,会觉得鲁迅更伟大。”我赞同此说,四年前曾请治印大家刻了一枚闲章“鲁迅门下走狗”,并告知周海婴先生,他不禁莞尔。当然,我崇敬鲁迅,借用上海作家陈村的话说,“我还没无耻到说我的心与鲁迅是相通的。”何满子先生曾说他每年都要将鲁迅全集读一遍。我没有他那样的毅力,但对鲁迅全集第3至第6卷,也就是鲁迅写的主要杂文,是经常要阅读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包括我在内的杂文家,虽然不能妄称思想家,但应当是思想者。加盟本丛书的邵燕祥先生,即以思想深刻名世。我一向不看好翻翻报刊,随便发表一点感想式的杂文,借用广州的老杂文家号称酒鬼的老烈先生话说,“死官僚看了,说:哼,呵,挠痒痒挠的不错嘛!还可以继续挠嘛!”我更反对大批量生产杂文,再批发出去,形同一般商品;这样的杂文,还指望能与深刻二字沾边吗?杂文家应站在社会前沿,揭露假、丑、恶,彰显真、善、美,为民主、法制、公民社会鼓与呼,并战斗到拿不动笔为止。
我曾经想将本文丛起名《青鸟文丛》。这不仅在于青鸟与青岛二字相近。更因为大诗人李商隐诗谓“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如果文史读者对杂文也能“青鸟殷勤为探看”,那是杂文家的福分。十多年前,杂文家牧惠(2004年病故)随我去安阳讲学。有学生提问:“怎么能将杂文普及到大学生里?”牧惠回答:“这很简单,你们经常请我来讲讲,不就行了嘛!”学生笑声一片,他自己也笑得前仰后合。愿将这套文丛,遥寄牧惠文兄的在天之灵。
“青鸟殷勤为探看”。愿杂文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能常常殷勤探看。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