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三联走过80年:在激流勇进中守望

    与 畴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8日   06 版)
    《读书》创刊号

        对于中国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读者来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一家出版社,但又远远不止于此。诚如间隔点分开的那三个词所言,这家出版机构所出的书陪伴、贯穿并一直萦绕着很多读书人的生活,这些书很大程度上成为阅读的代名词,成为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思想的推动力。一家出版社与它所倡导的文化抱负、精神追求、社会责任,通过书与人的相遇,在漫长的岁月里产生历久弥新如陈年佳酿般的美好。当时代更替、思潮翻涌,世界早就不是从前的样子,只有那些好书,那些被书中的精神佳酿浸润过的灵魂,还在。而孕育、生产、推广这些好书的出版社,那些书背后的编辑、作者,乃至更多为此付出辛苦的人们,会与享受阅读之美的读者们,一同留在彼此的记忆里,隔着八十年的时光也不觉得遥远。

        1932年7月,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等进步文化人在当时中国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成立了生活书店,“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是他们的宗旨,这两句话中所蕴含的出版理念至今为中国出版界所尊崇。生活书店的诞生是个起点,此后的整个30年代40年代,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随之应运而生,这些由向往光明、渴望启蒙民智的进步人士成立的出版机构共同构成三联书店的前身。它们的进步意义与革命性使得一系列进步出版物及革命举动纷至沓来,包括《资本论》、《大众哲学》在内的2000余种图书、50多种刊物,沪、穗、港等地近百家分店,这些影响遍及国统区,甚至远抵香港,彼时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各个时期的主张的宣传、引介功不可没,有着浓重的红色印记。

        共通的出版理念、一致的革命理想与上世纪4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合作令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最终合并,胡绳、邵荃麟与三家书店负责人徐伯昕、黄洛峰、沈静芷组成合并工作筹备委员会领导合并工作。此后于1948年在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徐伯昕任总经理。1951年,保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名义的三联书店被并入人民出版社,以三联编辑部的形式继续编辑、出版事业。当时译介出版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世界学术经典及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中国学术力作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也开启此后延续至今的学术出版传统。

        从当年生活书店成立再到后来三店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开风气之先、强调前瞻性与启蒙意义始终是深植于几代三联书店领导者、编辑出版者们出版血脉中的信念。当历史的车轮来到上世纪70年代末,历经“文革”十年劫难的中国即将迎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复苏,陈翰伯、范用、陈原等出版前辈在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以“读书无禁区”这一在当时堪称大胆的标题拉开中国文化思想界步入新时代、集体回忆共同反思的序幕,而这份三联书店主办的杂志聚拢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作者,在整个80年代它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读书界的影响可谓深远,这种影响今天仍在持续。

        如今已成长销不衰经典的《傅雷家书》、杨绛的《干校六记》、巴金的《随想录》等原创图书及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等译介自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文化经典的“文化生活译丛”就在上世纪80年代陆续由三联书店推出,加上此后房龙的《宽容》等,这些图书以深刻的思想性与流畅的可读性为当时的读者所认同,在那个对知识、文化如饥似渴,读书蔚然成风,思想活跃的年代,这些作品的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带给读者的启蒙意义不言而喻。

        今天正处在读书、求学关键时期的90后等年轻读者或许对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后那个以出版人文社科图书为主业的三联书店更有印象,包括“文化:中国与世界”、“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新知文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等在内的一大批保持稳定、持续出版状态的高水准丛书一方面聚集与发掘了多位中青年著、译者,也对当代中国学术出版的规范、全面、多元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当然,“蔡志忠漫画系列”、“畿米绘本系列”、“金庸作品集”、《城记》、《我们仨》、《上学记》、《巨流河》、《八十年代访谈录》、《目送》、“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这些历年进入图书市场反响不俗,进入读者、媒体视野口碑上佳的图书涵盖了纪实、传记、文学、艺术、建筑、旅行等诸多出版门类,带给读者学术出版之外的另一个三联印象,也在更为广泛的读者层面推展了三联品牌。

        从初创那天起三联书店就不曾仅仅停留在编辑、出版图书这一项工作上,今天的三联书店不止有《读书》、《爱乐》这样颇有历史的品牌杂志,也有风格鲜明、市场反响良好的《三联生活周刊》这样以城市白领、知识阶层为主要读者诉求的人文刊物。紧邻中国美术馆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早已成为京城读书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式所在,刚刚开馆的韬奋图书馆势必会为这一带文化气场强烈的区域再增加一个读书、休闲、交流的去处。

        回顾三联书店走过的80年,不管所处的是怎样的时代,三联人以好书传递给读者、渗透给社会的总是一份守望精神家园的执着和虔敬。这份守望仍在,却因飞速变化的时代,因不同以往的阅读氛围、阅读方式,因日趋市场化的出版环境,而令三联书店平添几分继承、弘扬、变革过后,投身时代激流中的勇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