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时间已过,但对于此事的争议依然在发酵。众多议论声中,有对于丹与作协的直接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也有人解释于丹事实上已出版了几本作品,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她加入作协算是“名正言顺”。(6月17日金陵晚报)
认真看了一下《中国作家协会章程》,于丹是符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基本条件的,如果程序合法的话,我们任何人都没法子阻止于丹加入中国作协。而公众之所以对于丹加入中国作协这个话题感兴趣,无非是因为于丹太过于“知名”,并且她的“知名”曾经引起过并且现在依然在引起很大的争议。所谓“公众形象”有问题,无非是这个原因。但是,“学术超女”也好,知名学者也罢,只要于丹能够符合做为一名作家的基本准则,那她加入中国作协又有何妨呢?
平心而论,于丹可能不适合去讲那些感情色彩过于浓郁的话题。比如在某电视台她曾经讲过宋词,在讲李清照的词时,她淡如白水的讲解让李清照的词大失颜色;于丹也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因为她的学术“演艺”生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但是,我感觉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出色的学术“布道者”和“普及者”。假如没有“百家讲坛”和“于丹”们,我们很多文化水平和理解水平都不是太高的普通人都无法近距离的感受、感知那些高高在上的经典。最起码,我们能够从于丹的嘴里听到一部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论语》,并且并不枯燥。尽管那有可能是贴上了于丹标签的《论语》,但总比我们一无所知要强些。而作为她所讲内容的底本,于丹的作品在本质上也算是为了读者服务的,并且也称得上是畅销,总比那些纯粹是为了加入作协而出版的作品强吧?只要以后作为作家的于丹依然能够说一些、写一些普通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东西,哪怕是刻意的取悦于观众,那也无伤大雅的。
有人可能对于丹的作品持有异议,我想她的作品只不过是太直白了而已,难道那种文字就不是文学了吗?我们普通读者渴望的是精神享受,需要一种能够看得起大众的精神食量。曾经和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说他写的小说太阴暗、晦涩、难懂,他说我不懂小说,我无语。难道不容易看懂的东西才是好的文学作品吗?我想不一定,至少得让大多数人看懂才行,毕竟文学不是仅仅给几个专家评委和几个编辑看的。从看得懂这一点上看,我感觉于丹的东西更像文学作品。文字享受属于每一个人,所谓文学,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普通人,也有享受文字的权利。不必因为会写几个字就搞的神神秘秘,好像就阳春白雪了。其实,什么都可以写成文学,只要我们不亵渎什么。看写的那些身边的事,哈哈一笑,深深的思考一下,我们就享受了生活,享受了快乐,不是吗?这才应该是真正为了绝大多数读者的作家的标准。
想成为一名作家容易,但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很难。妻子曾经很惊讶的跟我提起:“原来作家某某某打过十年的铁啊!”是的,假如没有十年的打铁经历,这位著名作家仅凭天赋怕是很难写出那么深厚的作品,优秀作家是多种元素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作家的于丹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要以为名片上加上“作家”两个字就是真正的作家了。因此,于丹加入中国作协并无不可之处,只要她“合格”!
河北省滦南县 姜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