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全方位探索鬲与鬲文化

    李 巾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27日   12 版)

        近日我从朋友处看到一本《鬲与鬲文化》(鬲向前、晓羽著,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书,怀着对“鬲”的强烈好奇心,我向朋友借了这本书,用了一个双休日的时间读完了全书,读毕,掩卷而卧,思绪久久萦绕在书中那一串串精美的文字和图片之中,颇多感慨,遂提笔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朋友们分享。

        该书使读者对鬲与鬲文化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该书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鬲形器具,对鬲的发展脉络作了详细梳理,使读者对鬲的历史和功能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起初,人类是在篝火上烧烤食物,后来发明了陶器,便用陶器做炊具,鬲出现以后,人们开始用它煮水、煮粥,从而为人们的谷物类熟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本保证。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绝迹于战国时期。陶器时代是鬲和鬲文化的发展时期。已往人们对鬲的研究,主年代、工艺、造型、利用价值等方面钻研者居多,而且研究鬲的人多,但是成书的人少。作者是由鬲这一个字、一件器物成书,对器物鬲和鬲文化、鬲国家、鬲民族、鬲姓氏等问题到文化层面进行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从中探究出了鬲与鬲文化在中汉文明史中的地位及渊源。作者指出,鬲作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者,盛行了至少两三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同的时期、地域对鬲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书中分别对甘肃齐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客省庄文化、二里头文化和春秋战国西部戎人的陶鬲作了详细的考据和描述。青铜器时代是鬲与鬲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跨越夏、商、周三个时期。在所有青铜器中,鬲是使用最早、数量最多、制作工艺精美、纹饰种类繁多的器物之一,青铜鬲逐步从炊具走向了礼器。作者提出,汉字中有“鬲”字的形象字根,组伴构成了汉字的一大群体,说明鬲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书通篇流露出作者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作品十分难能可贵之处。  作者通过多学科多视角对鬲与鬲文化展开剖析,从鬲与鬲文化的研究中深入挖掘了蕴藏其中的博大中华传统文化。书中既有鬲的制造工艺的细微描写,又有对中华民族文化敬仰的宏观论述,使读者徜徉于知识兴趣的海洋和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叹,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一员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真理的无畏勇气更加为作品增色。  作者在取材上兼顾了考古出土材料及其研究论著、传世史料的有机结合,在研究体系上,既讨论了鬲文化的起源,又分别从陶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具体分析了鬲发展演变的轨迹,最后落脚到“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鬲文化发展的启示及思考”上来。在论述过程中,无论是概念、考据、论证还是引用,作者都经过了严密的分析和论证,显示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例如关于鬲的出现,目前的考古资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作者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并没有依一家之言,而是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并以详实的考古资料进行论证,读后让人十分信服。

        本书对鬲与鬲文化展开多学科研究,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使人读起来兴味盎然,美不胜收。本书在对鬲与鬲文化的产生、发展历程展开详细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鬲与鬲文化所展现的多学科意义,阐述了鬲文化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哲学启示,分别从这些学科展开对鬲文化的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这些研究实现了作者对鬲与鬲文化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也使得本书在考古学研究与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整合研究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更让人兴味大增的是,该书是一本专业的研究著作,却摒弃了学术研究中一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全书语言生动朴实,可读性却很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