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网友抨击甘肃武威“公选”存在“潜规则”

    著名作家何建明用报告文学回应网络质疑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27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作家选择怎样的生活题材?揭示什么主题内涵?当网络上风起云涌的争议出现,报告文学作家能否介入现实?以怎样的姿态介入?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三牛风波》(作家出版社)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2012年春节前夕,甘肃武威举行了一次“公选”,网络把最后结果连同原本偏远的武威市一起“晒”到了全国人民面前,23岁的副县级领导干部焦三牛以及和他一起被武威公选录取的清华学子一时间成为网友抨击的众矢之的。网民们有对干部任用制度的责问,也有人认为焦三牛是“官二代”,任用有“腐败”、“潜规则”嫌疑。

        出于职业敏感,何建明赶赴甘肃武威市,在焦三牛等任职的基层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焦三牛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武威市的这次干部招聘也没有任何“腐败”可言。随着采访深入,何建明进入焦三牛、蔡程程等青年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内心后深受感动,那就是,这些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坚定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西部去,这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80后”青年。至此,作家最初想回应网络热点的写作动机已经升华出一个重大社会主题。

        6月20日,何建明报告文学新作《三牛风波》首发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何建明说,《三牛风波》通过对一批清华名校出身的青年干部的描写,展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人才成长道路的新理念,新探索,回应网络的质疑,更是回应现实的挑战。

        《三牛风波》是基于公众对这一事件渐成“风波”而创作的。作品首先从人们的疑惑入手,带着网络上发出的种种争论直接进入现场,对焦三牛“风波”真相进入深入采访,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作者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清华和武威共同创造的人才建设、干部培养的经验放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讲述,发人深省,意义重大。评论家吴义勤认为,《三牛风波》对于真相的破解,不是在平淡的叙述和琐碎的论证中进行的,而是具有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和丰厚的艺术内涵。作者善于通过矛盾冲突的展开揭示事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人物复杂心理的刻画传达和呈现现实的困境,并力求透过人物的灵魂负载历史和现实的沉重。因此,《三牛风波》在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也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可读性的根本原因。《焦三牛风波》是作家对一个突发社会话题的直接应对,其文本特点避免了网络上常有的主观的情绪判断表达,具有很强的可验证的真实力量。评论家李炳银指出,作品对于社会的现实具有答疑解惑的作用。对于文学,也有在激流漩涡中展示自己优势力量的独特作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