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2月,胡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封面上署名是“胡适博士著”。不久,朱经农致信胡适:“今有一件无味的事不得不告诉你。近来一班与足下素不相识的留美学生听了一位与足下‘昔为好友,今为讐仇’的先生(指梅光迪)的胡说,大有‘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神气,说‘老胡冒充博士’。”
梅光迪与胡适是同乡,不到二十岁时两人就认识了。后来,二人又在美国相知、相辩多年。可能梅光迪自认为对胡适“知根知底”,看不惯胡适在国内“招摇撞骗”,于是发出这样的质疑。此后,关于胡适的博士学位成为学术界的一段公案,争辩了半个多世纪,直至余英时先生考证出结果,方才尘埃落定。
然而,梅光迪在美国又是拿了什么学位呢?国人说法不一,但一般也说他是拿了博士学位。比如,梅光迪归国之时,1919年11月15日的《寰球中国学生会学生周刊》“会员消息”中的《梅光迪君应南开大学之聘》称:“本会赞助会员梅光迪博士前日新由美回国,即受天津南开大学之聘云。”后来一些学者也对梅光迪的学位提出了质疑,譬如乐黛云教授在《梅光迪与学衡派》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梅光迪“1915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据《南高暑期学校一览·大事记》(民国九年十月版)记载:“七月九日,文学教师梅光迪、心理学教师凌冰及其夫人到校。”可见,梅光迪在南开大学担任外文系主任只有半年的时间。在南高、东大时,梅光迪、吴宓、胡先骕、柳诒征、刘伯明、汤用彤等,以《学衡》为阵地,对胡适等领衔的新文化运动进行诘难、批驳。在张其昀、徐震堮、杨寿增、欧梁记录的梅光迪演讲的《文学概论》中,梅光迪甚至称自己是“真正的新文化者”,而将胡适等人称为“新文化之仇敌”。对于《学衡》的问世,胡适的态度是: “东南大学梅迪生等出的《学衡》,几乎专是攻击我的”;“今年(1922)南京出了一种《学衡》杂志,登出几个留学生的反对论,也只能谩骂一场,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如梅光迪说的:‘彼等非思想家,乃诡辩家也……’这种议论真是无的放矢。……《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议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正如胡适所预料的“破产”,学衡派好景不长,因吴宓“自尊上号”等导致内部不谐,接着刘伯明逝世、“口子房焚”、“易长风潮”等一连串事件发生,最终胡先骕、梅光迪先后赴美,吴宓出走东北大学。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尚未站稳脚跟的学衡派阵营就濒于瓦解了。
梅光迪因何能到哈佛任教,杨步伟在《杂忆赵家》一文中说:“其时胡先骕正在哈佛,对元任说,梅光迪因离婚的缘故想出来,可否推荐,元任虽知他们是学衡派反对白话的,但元任为人向不以门户之见来埋没人才的,所以一口答应荐他。”关于梅光迪在哈佛大学的职称,吴宓在自编年谱里说:“1924年,梅君再赴美,任哈佛大学汉文讲师,不久升任副教授。”最后,还流传有梅光迪任哈佛大学汉文教授的说法。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教授在《梅光迪未刊史料新见》中披露的几则英文史料,我们或许也可以将梅光迪在哈佛大学的学位、职称弄清楚。
1924年10月2日,《哈佛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发表了一则关于梅光迪即将到哈佛任教的新闻消息《Dr. Kuang Ti Mei Delayed by Revolution;Students With Chinese Linguistic Ambitions Must Wait Another Month》(梅光迪博士因战事延迟,有志于研究汉语者需再等一月),其中一段是:
Dr. Mei was only recently engaged to become instructor of Chinese in the University. About five years ago he did graduate work in Cambridge, although he took hi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astern Nanking in China.(梅光迪博士是我校近来唯一的一个汉文讲师。大概五年前,他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读书,最后在中国的东南大学获得学位。)
1929年5月28日,《哈佛校报》介绍了梅光迪等教师的信息,谈到梅光迪的一段是:“Kuang-Ti Mei, who received his S.B.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1915, was appointed Assistant Professor in Chinese at Harvard, beginning September, 1929. He has been Instructor in Chinese since 1924.”(梅光迪,1915年在西北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1929年9月起担任哈佛大学汉文助理教授。自1924年至今担任汉文讲师。)
梅光迪逝世后不久,他的挚友赵元任又在1946年的《哈佛亚洲学刊》(Th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发表《Mei Kuang-Ti:1890-1945》的悼念文章,其中一段说道:
After obtaining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l., he continued his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 under Professor Irving Babbitt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1915 to 1919. After returing to China and teaching at Nankai and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he was invit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Instructor in Chinese from 1924 to 1927, and again, after a brief sojourn in China,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inese from 1929 to 1936.(自于埃文斯顿市西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1915—1919年,他又追随欧文·白璧德教授学习英语文学,并从那里毕业。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东南大学。1924—1927年,他又应邀担任哈佛大学汉文讲师。接着,他在中国短暂地逗留了一段时日。1929—1936年,担任哈佛大学汉文助理教授。)
关于梅光迪在美国获得的学位,《哈佛校报》说的十分明确,他在西北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S.B.),然后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最后从中国的东南大学获得学位。赵元任回忆梅光迪,也只是说到梅光迪在西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至于在哈佛大学获得什么学位,没有明说。或许,赵元任对梅光迪的学位也是“知根知底”的,只是“死者为大”,为亡友避讳计,故未细说。但《哈佛校报》明确说梅光迪是理学士,赵元任未细说是何专业,但梅光迪在西北大学修的是文学,不是自然科学,此殊不可解。
至于梅光迪在哈佛大学的职称,《哈佛校报》与赵元任的说法是一致的,初任汉文讲师,1929年起担任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在美国,Assistant Professor是比副教授还低一级的职称,也就是说梅光迪尚未到副教授一级。
据杨扬教授查阅哈佛大学档案馆的一些资料,梅光迪曾为自己的硕士学位努力过。1917年1月15日,梅光迪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表,并提交了西北大学文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提供的本人成绩单,康奈尔大学1916年度夏季班本人的英文考试成绩单。2月23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致信梅光迪,提醒他若要获得研究生学位,应该提交拉丁文考试成绩。4月25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再次致信梅光迪,通知他参加拉丁文考试,时间为6月或9月,考试成绩若低于C,就无法通过学位考试;同时还告知,即便他6月通过拉丁文考试,学位委员会也无法看到他的成绩,所以1918年2月前不可能授予学位。8月25日,梅光迪致信白璧德教授,信中提及有关于拉丁文考试的问题,并称自己整个夏季都在准备拉丁文,希望9月参加考试。
可惜的是,梅光迪很有可能没有通过拉丁文考试。假如梅光迪1917、1918年连续两年未通过,那就意味着他在1919年回国时不可能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