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藏漂》:呼吸高原的风

    梁 涛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13日   20 版)

        这是高原的风,沁人心脾

        呼吸它的人需要天赋的体魄,否则他很可能因此丧生

        ——尼采

        作为一部由哲学工作者写出的风情小说,《藏漂》与文学界的时尚无缘;作为一部关注心灵履历的小众读物,它与市井阅读的情趣相去甚远。作者刻录了一群逃避资本文明无孔不入的异化压迫的小人物,西藏的符号化意义恰恰在全球化浪潮之上竖起了一个人性的温标——高原地理成为屏蔽资本扩张狂潮的天然马勒,农牧文明的余绪也为天人合一的信仰来了些许荫庇。当反社会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都市生存的法则时,高原旷古的沉寂却把陌生人之间的邂逅变成难得的节日,于是有了本书灰调文字背后的温馨故事,留下了各种“背时”但又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个性履历。

        传统小说迎合市井情趣的传奇式结构已然过时,咀嚼平凡生活中的人性意味成为文学无以取代的文化天职,作者用情境的唯肖代替了情节的生动。与戏剧化的传奇情节相比,笔者更看重对一种在全球化浪潮中迅速消失的原生态乡情的追寻,以及对高原原生态背景下人性展演的悲悯,因而依附于此的审美情境往往是一缕隐修士羞怯的憨笑,一声由远而近的鹰羽搅起的晴光下的唿哨,一抹晨曦中的淡紫色的桑烟,一道徜徉在白色沙洲中的钢蓝色河流,一牙衔起东山的黄铜色上弦月,一阵初秋的青稞麦穗摩挲的飕飕声,一瞥荒原夜路上同情的关注。

        在图像时代,用文字描绘风景似乎是迂腐的,但文字中“翠竹黄花莫非菩提”的人性观照是图像本身无法取代的。《藏漂》在措词上借鉴了俄罗斯文学崇拜土地的笔风,试图打开人在自然怀抱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用灵与肉的煎熬磨练出的个性化语言击碎“单面人”陈词滥调的表达陷阱,不遗余力地歌颂了高原的自然风光,到处留下了云的洁白、雨的湿润、山的沉寂和沼泽上鹤唳的凄旷。

        《藏漂》在细节方面的努力试图证明:在快节奏的时代,面对被快餐文化撑坏胃口的读者,一种用匍匐土地的虔敬探寻一种慢了几个世纪的生活方式的文字,也许能唤醒久违了的审美记忆。一部小众小说“不小”的抱负由此形成

        ——用不着阿谀市井文学时尚的阅读情趣;在人欲沸腾的喧嚣中,残阳下一曲呜咽的陶笛声就足以叩响心灵隐微的和弦。

        作为粉碎虚无的记载,《藏漂》沿袭了宋词融细节性敏感和凄壮之美为一体的散点视域,用几近奢侈的笔调揭示心理的隐几之微,乃至把小说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具象素描,难以名状又似曾相识的刻画将莫逆于心的感悟付诸会心一笑,而全书数十处的笑容没有一处是雷同的。

        文字的细腻精致与雕琢之别在于,《藏漂》的美文追求背后带有某种与时间相对的坚韧和孤寂的意味。笔者谋生于人欲沸腾的都市,难免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惑,加之附庸哲学数十年,对现代人无家可归的忧患萦绕于怀,时间遂成伤感之源——生活的磨难催促人用时间的相对性消解尘世人欲的迷执,用大化之道抚慰世事酬酢带来的创伤,但直面大化除了成就一份使头上的星空与内心的法则相应的神圣性之外,又要背负无垠的虚无,去寻找永恒的荫庇。这使每一位志在时间逝川上设置航标的人,都宿命般被时间之矢卷走世俗的幸福,骨子里像苏格拉底那样把哲学看作死亡的预演,头枕着西西弗斯式的荒谬咀嚼生活。

        本书由此致力于剥落出西藏文化本真平凡的原貌——边疆、异族文化、神秘主义信仰等词汇包裹的西藏文化,不过是高原生态下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产物。贫瘠的环境,极其有限的产出,地广人稀的社会通讯,难以维系残酷的竞争文化,于是用信仰诠释幸福成为一种环境的选择。这种生存选择对土著居民是被动的、不自觉的,乃至是脆弱的,而对漂泊者而言,其符号意义具有令人心弛神往的象征性意义——既然凭借一把糌粑、一杯清水就足以养活一份灵性的幸福,何不割舍老鼠转轮式的生活罣挂,坐到雪域的毡房前听一段古老的牧歌。

        《藏漂》作为一部理解人性的寓言小说,二十七篇故事的主角在边缘地方的边缘视角中凸显了绝无仅有的个性。这些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主动或被动地漂泊高原,逃避资本的压迫,寻找精神家园,在不同文化的交织中演绎出异于全球化主流文明的生活轨迹,以跌宕的人生之旅诠释了主流文明之外的另类可能。

        书中小人物的经历多少表明,资本文明给人带来的最大嘲讽是把追求幸福变成一种南辕北辙的自寻烦恼,形成了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加剧的相对贫困带来的痛苦指数,乃至最发达的地区每每成为忧郁之乡。在高原,贫富差异对人的分化也一如资本的故乡,但幸运的是高原古老的信仰从财富中蒸溜出对生命的审美意义——那些在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上展示家传财宝的男男女女与其说是在炫富,不如说是在表达对天地神人的虔敬。他们从土地中来,又托身神鹰离开尘世,生命遂成积蓄福缘和佛缘的人生驿站。

        这种来去匆匆的人生客栈保留了周流天地的灵性幸福的孑遗,揭示了一种古老的真理——幸福是廉价的。现代化无意中用物欲的膨胀和虚无乃至痛苦之间的天然联姻粉碎了资本文明自以为是的功利哲学,把寻找精神家园的时代声音跃升于资本的万丈红尘之上。

        《藏漂》的每个角色背后,都涌动着这种抵制虚无压迫的渴望。

        在一个脆弱而古老的文明迅速消退的时代,《藏漂》记录了一代人的情感纠结。摩肩接踵的漂泊者不论最终把生命的锚地寄托何方,都从审美的视角探询人性解放的可能。即使属于心灵的禅悟,也使人清夜扪心自问:

        ——有多少枷锁是我们废寝忘食的奋斗打造的?

        《藏漂》,穆戈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2月,6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