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09日 星期三

    家族情仇与码头风云

    周其伦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09日   11 版)
    《天津大码头》,肖克凡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39.00元

        天津作家肖克凡的长篇小说《天津大码头》以大写意手法,全景式叙述方式,描绘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水旱大码头天津卫的故事。作者巧妙地借用虞、卢两大家族的兴衰情变,以小见大,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轴老天津的风情画卷。

        肖克凡在题记里写道:“只要大运河还被人们称为御河,那么就有水。有水,河的故事就有得可讲了。”水。大码头。这寥寥数语似乎在为我们解读这个故事的成因。肖克凡倾情描写着虞、卢两个世家发生在民国年间的故事,其中因缘际会、爱恨情仇、风物民俗、复杂人性均历历呈现。人生况味,百感交集,阅读起来颇有几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我以为,通过演绎虞、卢这两大家族盛衰起伏、情感转圜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应当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徐徐展开了一幅古朴而重彩的城市历史生活画卷,感悟人生冷暖与人性复杂;一是要让我们感受到当年国家和民族曾经面临怎样的尴尬和无奈,强调社会良知与道义价值,这可能才是作者的创作初衷吧。 

        《天津大码头》共设88个章节,从隆昌海货店虞家一年一度的祭奠仪式起笔,一直写到虞家和卢家两大家族在运势上“同归于尽”结束,作者将自己经年生活积累变成洋洋洒洒的文学创作,把20世纪30年代天津卫的社会变革、风物教化、市井生活、百姓心态、外侮渗透、民风渐变等等都无一遗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打开一扇回溯历史的窗口。

        这又是一部故事繁复的长篇小说,作者在情节的编排上做足了文章。一部长篇作品仅仅依靠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很难起到真正感动人心的作用,肖克凡巧妙地把这个故事与20世纪30年代天津的历史风云紧紧地交汇在一起,这样的架构客观上使得故事有了发散的根基。彼时,抗日战争的烽烟渐渐逼近,日本迅猛占领东三省,吞并中国眼看就要变为现实。而天津正好处于华北、中原与东三省的枢纽区域,历来是商贾贸易的通衢之地,经济地位、战略地位都不可低估,自然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1933年5月31日,天津特别市政府和日本陆军于塘沽签定塘沽协定,当时仅天津英租界、法租界和意租界是相对安全的孤岛。英租界人口由战前的2万余人增加到72000人。海河两岸的外国租界地,竟达到了9个(即:英、法、德、美、俄、日、意、奥、比)。《天津大码头》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局动荡,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这就很自然地把故事的演进与天津这座开埠已久的城市变革紧密地连在一起,既烘托出故事的发生地天津独特的地位,也把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列强的纷扰彰显无遗。更为可贵的是,杂居天津的外国人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天津的民风与民俗,天津人直率开朗的个性与海外风情糅合其间,于是便有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城际特征。

        《天津大码头》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丰满且很有个性色彩的。虞金诚的内敛坚韧,卢振天的嚣张跋扈,虞云隆的有勇无谋,李文卿的得陇望蜀等活灵活现的言行就如在你我眼前一般,即便是着墨不多的小人物也是各有各的路数,金嫂、老梆子、猴七、满大姑等人的行为举止都是那样地令人难以忘怀忍俊不禁。

        每个作家都是在一定的时代精神氛围中写作。肖克凡属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地确立了思想批判的主体意识,对时代精神氛围有着敏锐的感觉,直面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历史存在进行着精细过滤,这使其作品具有丰沛的历史意识。当然,《天津大码头》也存在不足之处,作者如果在叙述虞、卢两个家族兴衰成败的过程中在时势方面多花几分笔墨,也许会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满醇厚一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