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09日
09
版)
【政治学】 转型研究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热点,本书所属“转型丛书”即“意图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梳理国内外关于转型研究问题的文献和成果”。本书原版是四卷本《从威权主义统治转型:民主的前景》的第四卷,前三卷可谓案例研究,作为第四卷的本书则试图通过对已有案例的归纳,提出政治转型研究的理论范式。鉴于转型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对其作出理论概括并不容易,所以不能视上述所谓理论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但转型毕竟有很多共同点,书中对威权统治的性质、协定之谈判、公民社会的复苏等的描述,都为我们思考转型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该书最后以“多层棋局”来比喻转型,指出“民主制度并不是通过团结与共识,而是通过僵持不下与各说各话而产生的”——虽然是“试探性结论”,但非常重要。 |
【传记】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政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内地读者对他的了解远远不够,本书的翻译出版或可弥补这一遗憾。作者利用传主大量资料,其中不仅有各种版本的傅斯年文集,以及他人对傅斯年的记述,有保存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五个柜子四千多件傅斯年档案,还有上千封傅斯年来往书信,等等。这些资料的使用不仅使本书成为有关傅斯年最翔实可靠的传记,也成为有关傅斯年学术最深刻的探索。作者将历史与政治看作理解傅斯年的一生的关键因素。傅斯年1942年开始从政,付出的代价是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他曾促成孔祥熙、宋子文辞职,但无法动摇当时的政治体制。作者称之为“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但这失败也不无光荣,因为他始终都是五四精神的薪火传人。 |
【社科】 如何在没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达成共识进而重建秩序?听上去相当书面、教条化的话题却与身处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有关。具体到中国乡村大大小小需要开会商议的决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议事规则的普及、运用显得十分必要。自美国留学归来的议事专家袁天鹏与国内作家、民间公益行动者寇延丁为此深入安徽阜阳南塘村,展开《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行动,本书即为这一活动的完整记录。书中用大量人物描写和对话记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源自美国的西方议事规则典范如何潜移默化一波三折地被普通中国村民所认识、理解进而接受,对中国乡村社会现状及村民思想、人性的情况多有透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践行议事规则制度的典型个案,对当下中国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有着难得的启蒙、借鉴意义。 |
【文学】 生在马来西亚,台湾大学毕业赴美深造后定居台湾的李永平是马华文学主将。同为华语文学,马华文学令中国大陆读者感觉陌生,生存土壤难称肥沃,但李永平的写作以其深邃的家国情怀、斑斓的南洋风情与绮丽的想象力为马华文学注上闪亮一笔。《大河尽头》是其长篇近作,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港台文坛颇受瞩目。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写到来自南洋的华裔少年永替父相约荷兰女子,并在那个夏天随之如奇幻历险般溯河而上,在浓重的象征意义与多处隐喻铺陈下,追寻生命的源头,体会成长的滋味。“《大河尽头》可以看作李永平回顾来时之路,为自己也为读者所写下的“前传”;他日后的作品理应在这里找到开端。”王德威在该书序言中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之于李永平的意义。 |
【童书】 本书为方卫平教授的首本图画书研究论著。在形态和文本构成上,原创图画书越来越靠近世界水平,但在艺术表现上,许多作品仍稚嫩和浅薄,这也正是原创图画书尚处对西方图画书亦步亦趋学步期的关键原因。比如,一些原创图画书模仿《母鸡萝丝去散步》,探索图画书中文字与画面的双重叙事途径。通过在画面上安排另一条隐秘线索,叙事层次是得到了丰富,但这一增设的画面情节却显得生硬牵强。究竟图画书中的文与图如何各自拓展艺术表现能力,如何造成富于艺术性的文学结果,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国内的认识还不充分。该著对图画书这种特殊艺术样式的存在形态,如叙事结构、插图艺术、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深度的探求和研究,对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