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时候,偶然从一个香烟盒上看到“通仙”二字,当时神思恍惚了片刻,就觉得“通仙”这两个字真好。过去听得多的是“成仙”,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两样。古人想象有一种超乎凡人的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行江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于是人们都想成为仙人,又设计了各种成仙的方式,有的修道,有的炼丹,但似乎并没有确凿的消息说有哪位高人真的就成为了仙人。本来,仙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存在,而且我也明白,像我等这样的凡夫俗子,载着沉重的肉身,哪能成为仙人,一味地痴迷于成仙,大概也只会是“崂山道士”的结局。然而,通仙却是可能的。我所理解的通仙,是指通往仙境的途径。我们虽然不能成为仙人,却是可以享受仙境的愉悦。说到底,通仙是一种生活姿态。因为真正的仙境其实是存在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所谓仙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超然物我的境界。所以通仙就是一种非物质的生活姿态。通仙,就是要让人们摆脱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蓝天下自由地飞翔。据我所知,人们找到了许多通仙的方式,比如品茗,比如听音乐,比如旅游,比如瑜伽,比如垂钓,等等。人们在这些行为中获得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心理状态,等待着神秘的使者来叩问心灵之门。但是,这些行为还是要凭依着一定的物质,才能到达通仙的境界,这些所凭依的物质有时又成为人们通仙的障碍,因为有的人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把享受物质的愉悦当成追求的目标,通仙也就只是空谈了。比如品茗,一杯清茶,可以话禅。然而如今人们喝起茶来要讲究茶叶的昂贵、茶具的精美、茶舍的奢华,还要有一套繁复的茶道以及有美女的陪伴,如此一来,人们的兴趣也就不会在禅意了。在我看来,最佳的通仙之途是阅读,因为阅读受物质的羁绊最少。有时候,一本翻阅得很破旧的书籍,却能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喜爱阅读,是喜爱书籍中的文字,而不是喜爱书籍的装帧。
当然我所说的阅读是专指那种不带有功利目的的阅读,不是为了拿文凭,不是为了谋生。当然,阅读也是一种消遣,消遣当然算不得通仙,但消遣达到一定的层次,就会步入通仙的途径。因为阅读是人的一种内感觉,内感觉是相对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外感觉而言的。外感觉与我们的外在器官相关,眼睛、耳朵、鼻子、四肢,而内感觉的器官是人的内心,然而,人的内心又是什么呢,它肯定不是指心脏,当然也不应该纯粹就是指大脑。人的内心关乎思维,也关乎情感,也关乎意志,但它在解剖学上又不存在。所以我要说,内心是一种不存在之存在,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就是这么神奇。因为这么神奇,人才成其为人,它是人的一种无形器官。有一个词语:“心灵”,是对这种无形器官最恰当的描述。因此也可以说,阅读是人的心灵的触觉。现代社会被太多实用性的东西所纠缠,被太多欲望性的东西所迷惑,而这些纠缠和迷惑主要作用于我们的外感觉,所以我们多半对心灵的触觉变得很不敏感了。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不是在用眼睛,而是在用我们心灵的触觉。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的阅读不能叫真正的阅读,仅仅与学习有关,虽然学到了知识,学到了人们需要的东西,但它并不刺激心灵的触觉。对于很多不懂得真正的阅读是什么的人来说,心灵的触觉经常处在荒废不用的状态,长此以往,心灵的触觉变得粗砺迟钝,难以体会到文字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倡导真正的阅读,开启我们心灵的触觉,用我们心灵的触觉去感受文字的肌里,去进行一种精神的探险,去触摸世界的另一面,那是与我们的世俗功利毫无关系的另一面。当我们真正用心灵去阅读时,我们也就踏上了通仙之途。
经常读书的人,或许都曾有过通仙的畅快时刻。这种时刻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自己的阅读经历中,感受最深的一次是在乡下当知青的时候。那时我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身心正在成长之中,我来到洞庭湖中的乡村当知青,农活很累,生活也很艰苦,这些似乎都不让我犯愁,犯愁的是找不到好书读。我偶尔得到一本《微积分学》,从知识的角度说,我一个初中生的知识水平,似乎离它太遥远,但是我仍舍不得放弃它。正好要去洞庭湖里砍芦苇,我将这本书塞进包里,带着它进了洞庭湖。我们砍倒一大片芦苇,将芦苇码成一个个高大的垛子,就要一船又一船往生产队拉了。我自告奋勇留下来看守芦苇垛。其实我是牵挂着包里的那本《微积分学》。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我就与这本书为伴,书里面由数学搭建起来的神奇奥妙世界太有吸引力了,我完全沉浸在其中。我或者倚在芦苇垛子上阅读,让冬日的阳光把书页抚摸得有些温暖;或者躺在芦苇棚里阅读,耳边还时不时传来棚子外面的鸟鸣声。微积分让我忘掉了时间,忘掉了那时候绷得紧紧的阶级斗争,忘掉了一切世俗的烦恼,我的精神豁然开朗,仿佛身处一个鸟语花香的天地。今天回想起来,这不正是通仙所要到达的超然物我的仙境吗?阅读这本《微积分学》,作为知识,我基本上对微积分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样作为知识,微积分学对我来说又是没有用处的,在我后来的人生经历中,再也没有与微积分学发生过关系,现在,微积分学的那些稀奇的公式和定理,我也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正是一次没有用处的阅读,让我的精神得到了解脱。也许可以说,这才是阅读最大的用处。因此,我常想阅读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洗涤活动,尤其对心灵的阅读而言更是如此。用心灵的触觉去读书,要通过读书让我们的心灵的触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在这个精神的“大气层”越来越稀薄的时代,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灵触觉变得粗砺迟钝,因为,假如说真有一个仙境存在的话,那么,这个仙境只有用心灵的触觉才能接近它。
我写这篇文章时,正逢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来临。但这一天并没有显现出读书的火热迹象,我相信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绝对没有几个人还知道世界读书日的概念。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的新闻里,我倒是知道了,中国人的“国民阅读率”近年来持续下降。这大概是与全社会的消费主义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既深陷现实生活的油盐酱醋的烦恼之中,又沉湎在声色犬马的物欲世界里,哪里还有心思去读书呢?但我以为这二者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也正是由于全社会缺少阅读氛围,人们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所以人们就不能有效地从现实烦恼和物欲世界里解脱出来。因此,纠正社会越来越恶化的物质至上的风气,不妨先从大力倡导阅读开始,特别是倡导心灵的阅读,就让心灵的阅读为人们开辟一条最佳的通仙之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