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彼得·海斯勒,你唱《走四方》吗?

    梁晓声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25日   23 版)

        《寻路中国》书当然首先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向外国人介绍80年代以后的,主要是当下的中国。一部首先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书,一经译成中文,为什么在中国读者中也好评如潮呢?

        柴静的推荐语道出了其中原因:“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

        确乎,对于我,书中写到的大多数人和事也往往是熟视无睹的。因为熟视无睹,则往往漠不关心,于是麻木。麻木而被刺疼,于是心生酸楚感。我们的麻木其实也并非真的麻木——中国许多问题的严峻性超出了作为美国人的何伟的感受,我们纠结其中,而他是第三者。他与中国的接触是“第三类接触”。超脱之眼所见会别有细微。

        这一部书的另一长处是结合从前看当下。正是在此点上,他写出了“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那其实就是,毕竟发展变化了的中国,也是冲突无处不在的中国。

        “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彼得·海斯勒完全当得起这一评价。作者对中国底层大众的友爱深深感动了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