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从幸福童年开始,幸福童年基于良好的幼儿教育。“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春秋《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世界各国所定的幼儿教育的年龄阶段各不相同。中国、日本、韩国等为3-6岁,英国为3-5岁,法国为2-6岁,俄罗斯为出生2个月-7岁。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为幼儿园(幼稚园)和托儿所。中国明确规定幼儿园招收3-6周岁的儿童。欧洲近代幼儿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近代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湖北武昌创办的“蒙养院”,1922年定名为“幼稚园”。
中国早有关于幼儿教育的记述,西汉时期编纂的《礼记·内则》中就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等语。古希腊、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学者都有关于幼儿教育的论述。柏拉图强调教育应从幼儿开始:“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他在《理想园》中说:“一切事情都是开头最为重要,特别是生物。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这与中国民谚“三岁看老”、“矫木趁幼,育人趁少”都是相同的意思。
鲁迅先生说得很明白:“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89)的形式,敦促世界各国保证儿童应有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权利。在21世纪,幼儿教育仍将成为全球的核心话题之一。
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的幼儿教育,包括与幼教事业密切相关的幼儿园读物和图画书,其实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过相当可观的业迹,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世界接轨,堪称一流。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就深有感慨地写道:“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
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教育的合力作用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及其与幼教密切相关的童书出版、儿童文化艺术等都相当出色,它们以“文锦织成便不磨”的图书形式,被永久地保存了下来——这就是由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儿童书局等精心策划组编、精心印制出版的一大批幼稚园读本、幼稚园教育论著、幼稚园教法用书。它们集中体现了包括陶行知、陈鹤琴、沈百英、雷震清、王云五等我国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儿童艺术家、出版家的智慧创造和思维成果。最使人心动的是,通过这些图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我国幼儿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密切结合教育实际的幼儿读本和教法用书的那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是力倡“幼者本位”的先进儿童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中国人儿童观的转变,即由从前的“父为子纲”、“成人中心”努力转换为“幼者本位”、“儿童中心”。鲁迅先生1919年所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是中国人儿童观转变的宣言书。
其次是突出做人的观念。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处事为学,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了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与文化责任。茅盾在1935、1936年写的《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中指出:“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并且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这些主张与观念在二三十年代的幼教用书与包括《幼童文库》、《小学生文库》在内的儿童读物中有着充分的呈现,而这也正是这些童书受到社会、儿童、家长欢迎的原因,同时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思潮和审美追求。
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一流教育家、艺术家、出版家等,怀抱着为民族下一代谋福祉的愿景,大专家乐于做“小儿科”,而且是专心致志地高品位、高质量地做“小儿科”的事业,包括幼稚园读本、幼稚园教法用书,以及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编写和小朋友最喜欢的图画书的制作,都努力做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甚至是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的国际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蕴含在这些图书中的对由五千年甲骨文字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自信满满的民族精神、民族风格,象一股清流弥漫天地,流淌至今。这在当时中国社会处于不断的战争、救亡、灾祸的背景下,需要何等的担当、意志与努力!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毁于“一二八”日本炮火,半年后商务印书馆就在废墟上坚强复业,首先策划出版的是《幼童文库》200册和《小学生文库》500册,并于两年后全部出齐。
正是这种凤凰涅槃、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保存了中华文化,也保存了中国近现代的幼儿教育事业及其精神思维成果,在经历了七八十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依然能让21世纪的我们可以看到那一页页饱蘸着智者心血和创造的幼教论著,一页页“青春在眼童心热”的儿童文学作品,一页页手绘的绝对可称当时世界一流今天依然美不胜收的图画书……
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克服种种困难与辛苦,将这些尘封已久的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的珍贵图书,精编精印重塑出版。这些图书几乎囊括了民国期间幼稚园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幼稚园读本,包括课堂内外的课本、读物及教辅读物(故事、童话、寓言、儿歌、基础常识知识、课外练习等);二是幼稚园教育理论;三是幼稚园教法用书,包括各科目教案、相关教具和实践操作应用等。当然,时代毕竟不同了,如何将这套民国幼教书系转化为今天的教育资源和借鉴,需要我们辨正厘定。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读者,自然有相当的鉴赏能力和应用经验。但流贯在这套书系中的“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凝聚起民族下一代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则无疑是新世纪所需要的。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看一个国家的儿童读物,就可以看出它的未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
《百年钩沉——民国儿童教育大系》,王泉根主编,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2012年起陆续出版。本文系该大系的总序,本报刊出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