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燕园谁不识周郎

    伦 玲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18日   03 版)

        膺斐陶斐会员

        1950这个庚寅年,周汝昌(字敏庵)即将由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这一年,也是周汝昌在燕大校园学习成绩优秀结出硕果的一年。虽然他因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过校长陆志韋亲自颁发的奖学金,而这年的6月12日,他又接到了斐陶斐奖学金荣誉委员会燕京大学分会的通知,被评选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斐陶斐励学会(The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以“选拔贤能、奖励学术研究、崇德敬业、共相劝勉、俾有助于社会之进步”为宗旨,是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它以校内最知名及品格高尚之教授为会员;另在毕业生中择优选择,由全体会员投票,获全票者方能入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

        周汝昌正是这届毕业生中之佼佼者,他获得了全票通过而当选。

        周汝昌作了一首《贺新郎》给同窗好友孙正刚(名铮,号晋斋):

        一榜分鳌首。且休论、鹿鸣雁塔,桂香芹臭。走马簪花前朝事,此意微微消受。看满座、并为英秀。金鑰荣徽鈐名牒,笑相邀、争握纷纷手。声贺裏,近冰藕。转头流水十年久。賸今日、鬢毛明镜,廓风欺袖。尚有深憐存知己,兄弟死生交旧。君不见、浮名杯酒。谁復能歌秦淮夜,凖浅斟、再谈屯田柳。那更耻,居王后。

        孙正刚得知周汝昌获选,自知是情理之事,但接到周汝昌之《贺新郎》,还是替他高兴。孙正刚当即集杜二首,大笔一挥写成一张条幅,为敏庵当选斐陶斐学会会员表示祝贺。随后又步韵奉酬一首《金缕曲》,其词曰:

        客梦重回首。恍当年、上黌负笈,殊科同臭。助墨攻儒浑间事,青眼却非偏受。海桑变、松筠仍秀。九转丹成休矜衒,问谁人、省识雕龙手。身外誉,露华藕。百年春榜题名久。且逡巡、名园嘉会,紫绡红袖。好报家书泥金帖,芳草绿杨依旧。须满酌、菖蒲花酒。一纸新词劳存注,漫平生、孤负霜前柳。能事毕,万夫后。

        这两首《金缕曲》,里面含有太多的历史,不知今日还有几人能读懂?曾有臆测妄说周汝昌因学习成绩太差而被学校除名者,读至此当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校长陆志韋先生的两封信

        1951(辛卯)年的秋天,周汝昌忽然接到成都华西大学的电聘,邀他去当外文系的讲师——其时周汝昌虽已经是外国语文系兼任教师,但尚在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读研究生,还差一学期方能毕业。何去何从?殊费斟酌。

        周汝昌为此特去向系主任高名凯先生请教,说明成都华西大学外文系名师闻在宥教授邀其前去的原由——只因在《Studia Serica》之第六卷上见到了自己的两篇英文文字有了印象:一篇是英译陆机《文赋》之介绍(An Introduction to Lu Chi’s Wen Fu)的第一部分,其中对作者概况、创作时间、内容意义、版本校正的概况做了介绍;二是英译了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的Lieh Tze of Buddhist Sutra 《列子与佛经之关系》的文章。

        系主任高名凯闻后十分慷慨地说:那你就先去就聘吧!你到华大后半年内将论文寄来,研究院就可以承认你的毕业资格。

        陆志韋校长对周汝昌十分器重,他曾亲自给周汝昌写过一信通知其奖学金获准的消息,信是这样写的:

        汝昌学弟:

        哈燕社今晨已决定给予我弟奖学金(月一百五十美金),此外如有急需,请随时来面谈。

        九月五日

        陆志韋

        此次周汝昌要赴华西大学,陆志韋校长也十分同意高名凯主任的意见,他特向华西大学开具了一张证明信:

        燕京大学证明      新字第1006

        公曆一九五一年八月拾日(钤燕京大学印)

        周汝昌係本校中国文学系研究生并在外国语文系任兼任教员授翻译课程特此证明

        校长  陸志韋

        这张证明书,证实了周汝昌当时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教员。这种资格,不是任何人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所有人可以胜任的。这张证明书,是可以看做陆志韋校长提前颁发给周汝昌的毕业证书。

        张伯驹邀社赋词惜别

        周汝昌怀着忐忑的心情,办理离开燕园的手续——这是依依难舍的地方,去就难以两全的滋味很不好过,然而也只好拜别师友了。

        大词家张伯驹(号丛碧)先生得知周汝昌即将离开燕园入蜀,依依难舍,其惜别之情,至为感人。他先是为此专邀一社(庚寅词社)送周汝昌执教去蜀,并请众多名家赋词惜别。当时,展春园大客厅中高朋满座,诗酒弦歌的气氛,周汝昌至今难忘。这次参加词社的大多数是耄耋之年之名流,年纪最大的是九十岁的关颖人(赓麟、号稊园)先生。

        张伯驹为此举行的专题送别的词社活动,所限的词牌是《惜馀欢》,他回顾自己与周汝昌因“楝亭掌故”而“续金石因缘,脂砚红渍”,十分感慨,其词如下:

        《惜馀欢》送敏庵社兄之蜀

        楝亭掌故,续金石因缘,脂砚红渍。文墨乍逢迎,喜膠漆神契。风尘覊旅山川怀抱,动哀乐、减少年心力。古今同感,恨人多厄,问天何必。    

        馀欢暂留相惜。奈酒涴征衫,歌断离席。千里去江陵,听三峡猿泣。巫云行幻,滩声醒梦,劝司马、莫误题桥笔。可应追念,延秋展春,旧时花月。

        九十岁的南海关颖人先生作《惜馀欢》,采用历代诗馀一百四字体,赋赠“敏庵社长兄入蜀都讲之行”;八十一岁的汪鸾翔(名公嚴)、高潛子(名毓浵)、三山陈宗藩(号莼衷)、谢良佐(号稼庵)、黄君坦(名孝平)、遂园廖旭人……也都纷纷赋词惜别;好友孙正刚嫌《惜馀欢》调涩则作了一首《八声甘州》;又有吴小如(号莎斋)先生、许政扬(号照蕴)先生也都赋词相送…… 。

        这次众多名家的赋词惜别——就是著名的《惜别小集》。

        顾随羡季师抱病题写“惜别小集”

        《惜别小集》四字题签是周汝昌的老师顾随(字羡季)先生题写的,当年羡季先生身体状况欠佳,因此为自己取名为“废翁”。周汝昌到四川后,给老师写信致以问候,很快即得知老师身体在渐渐恢复之中。周汝昌喜悦之中赋诗,内有这样几句,道是:“大药从心得,雄图待笔神。青山真好在,底叹不樵薪。”顾随对弟子的请求是有求必应,他得知周汝昌欲求“惜别小集”四字,则抱病题下了封页和扉页两幅字。周汝昌珍贵的如同宝贝收藏在身边,至今完好无恙。

        来年聚首,堂前燕归,故园风月

        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更是舍不得弟弟出走。他们弟兄二人几度陷于涸辙,几度相濡以沫,多少春秋形影不离,当时言笑弦歌,春灯腊鼓,苦中之乐,劫后之悲,言之何能尽其万一。他们是患难弟兄,学途密友,相知相契,过于一般手足之情。周汝昌自遵四哥之提示发现了《懋斋诗钞·东皋集》后,二人便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石头记》和其作者曹雪芹上面去了。自1948年夏秋,周汝昌从胡适手中借来了稀世之珍笈《甲戌本石头记》,他俩便动手录出副本,一心立志要为雪芹的真本原笔恢复光辉,湔洗污垢。为校出一部真本《红楼》,他俩又风雨如晦,至辛至艰。眼看弟弟即将远离家乡赴蜀执教,哥哥的心仿佛被撕碎,他满怀深情写下这首《惜馀欢》送别,盼望与弟弟“来年聚首,堂前燕归,故园风月。”

        一场梦觉,枉脂砚磨穿,血泪浸渍。析赏共奇文,结隔代交契。旧家身世樷残蒐尽,倩余弟、费几多心力。墨缘天凑,金鍼度人,秘藏何必。远遊老亲堪惜。奈千里文翁,催趱吟席。都不暇伤离,效儿女悲泣。征驂西指,绛纱初揭,锦江上、养浣花诗笔。来年聚首,堂前燕归,故园风月。

        张伯驹再次治筵惜别

        越临近离别越是难舍。辛卯中秋,张伯驹又一次为周汝昌入蜀治筵惜别。这一次他只约了孙正刚一人作陪。张伯驹再一次流露依依难舍之情。他慨叹:“自移居京西与正刚、敏庵三过中秋,今敏庵入蜀执教,於月夕置酒为别,明岁对月,各在一天矣。”于是作下这首《人月圆》:

        清光偏照西风别,且共惜馀欢。三年同赏,故人辞去,蜀道青天。今宵杯酒,便教一醉,可奈离筵。料应明岁,望江楼上,千里团圆。

        周汝昌感动至极,当即作《人月圆》一首回谢:

        三年共此中秋月,表里素辉澄。聮襟步影,排坛撚句,往事星星。今年此夕,金尊玉麈,不是飘零。明年何处,与谁同赏,千里光清。

        1952年(壬辰)的5月,35岁的周汝昌告别了无限深情的燕京大学,挈媍将雏,带领一家踏上了赴川之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