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勾勒性别研究的学术地图

    郭丽君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28日   24 版)

        1990年代以来,“性别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界的显学。但如何理解在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性国家语境中“性别问题”的具体内涵;如何从本土经验出发,分析女性主义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有限性与局限性;如何探索性别研究更有本土经验性的研究范式;如何历史化地理解“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史”的概念构成……对于这一系列本源性问题,学界的思考往往并不深入。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丽敏教授新近出版的专著《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以此为出发点,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那个“文学的黄金时代”, 其对“个人”、“自由”、“主体”的大力倡导,为中国文学批评打开了新的视野,也为刚从1970年代社会主义危机挣扎出来的人们提供了别样的话语支撑。因此,一时之间,学界趋之若鹜。但随着90年代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本土化实践之间的适用性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而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单一维度研究模式,也开始游离出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沦为一种抽象、空洞的学院派存在,由此,关于性别研究的“困境论”、“危机论”不绝于耳。

        正是针对当前中国性别研究的这一困境,《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以问题带动研究,细致梳理了西方妇女运动的由来以及中国“妇女问题”的历史处境,从而提出“性别问题的差异性”这一理论基点,重构了中国女性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倡导以“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资源来解决性别问题,同时,该书也提出了“女性学”如何在“跨学科”和“学科化”的博弈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独特生长空间和理论资源的构想,显示了作者长远睿智的眼光。

        如何将性别研究的理论成果引入文学研究,也是该书着力思考的一个问题。该书认为,对于文学研究而言,性别不仅仅是一种视野,更是一种带有文化政治意味的方法。当然,“女性文学”也需要注意明晰其与“女性主义”之间应有的边界,避免简化为女性主义的传声筒。在这样的理论视野关照下,从性别政治和美学层面多维度上进入,对女性文学进行“戴着镣铐跳舞”式的分析也就顺理成章了。例如,在对林白《妇女闲聊录》抽丝剥茧的分析中,该书肯定了林白探索本土言说的努力,从而使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个人言说”和“宏大叙事”的研究范式的束缚中突围出来。更为可贵的是,在此,该书体现了一种知识生产者可贵的质素——将阅读体验结果,转化成了可操作的叙事策略。“参差对照”叙事策略的提取,使一种有别于西方女性主义和男性主流叙事的形式概括明晰了出来,成为一种描画中国妇女生活的有效形式。

        《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以 “问题意识”、“历史现场”为经,以“性别”、“想象力”、“表现力”为纬,较为完整地构造出了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性别研究学术地图,并为中国女性文学向纵深处拓展提供了一条蕴含无限希望的探索之路,体现了新一代的女性学者在全球化时代以“中国为方法”唤醒和激活本土妇女解放经验的努力。

        《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董丽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2月,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