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21日 星期三

    谁人能识朱永新

    呼延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21日   09 版)

        新教育实验的燎原之火,使我这个关注中国教育不久的出版人,一直期望拜见朱永新先生,但始终缘悭一面。

        2010年深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北京三元桥附近。在那间鼓荡着激情、书香与忙碌气息的办公室里,我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朱永新。相谈之中听他随意的三言两语,我便依稀明白,他的作品为何能够拥有如此之多的读者,他以一己之力推动的新教育实验,为何拥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遂径直陈说:教授先生,我想出版您的作品文集。

        拜见之前,我曾努力阅读朱教授的大部分作品,并在网络中认真搜寻整理他有关教育的言论、观点,以及他深入教育一线如行者一般寻访中国教育方向的种种举动。历经30载,朱永新栉风沐雨,背负着教育的行囊,行板如歌。

        2000年初版的《我的教育理想》,无疑是朱永新教授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十年来,这本被誉为“最震撼的教育名著,最感人的教育经典”的作品,被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奉为圭臬,前后印刷20多次,佳评如涌。

        理想的牵引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始于2002年的新教育实验,与朱永新心中的理想教育,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场实验,旨在“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以公益性网站“教育在线”的创办为起始,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为内容,在迄今为止近十年的时间里,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区,进入1200余所学校。在中国教育界这场史无前例的实验中,朱永新教授的行者之思,以《中国新教育》刊布天下,这个充满实践之风的文本,恰如其分地传达着中国教育另一种不同凡响的景象。《写在新教育边上》《走在新教育路上》《新教育演讲录》《新教育对话录》以浓烈的情感,写就了中国新教育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十年轨迹。

        朱永新曾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脉络,《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三本著作的撰写过程,赋予他极为深厚的学养,也似乎令他找到了中国教育可以良性发展的历史依据。这种学理的先期准备,使他在深入思考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时,显得游刃有余。

        阅读十五万字的《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刊载于本次出版的《中国教育建议》一书中),你会发现,朱永新在大学期间就对学术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1980年代,那个梦想纷飞、理想至上的岁月,敏锐且悟性甚高的朱永新,博览群书,胸怀天下,他以心理学为主要取材的各类文章,时常见诸报端。自大学一直到博士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严格的思维训练、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后来写出分量极重的《教育心理学论稿》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这两部著作奠定了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有作家说朱永新“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顽童”;也有对他了解极深的记者说“在朱永新种种努力的背后,若隐若现着中国教育百年来的挣扎、彷徨以及觉醒”;著名作家赵丽宏则说朱永新是“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但对我而言,朱永新本人和他的工作成就,像谜一样,根本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这就是我们整理出版《朱永新教育作品》的原因。没有任何评论,能像这套著作一样,可以传达朱永新在实践和精神层面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