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时代,高贵已成陌生之物。教育原本负有传承高贵的使命,然而,在应试体制的压力下,教师、学生、家长皆疲于应对,以至于在今天的学校里,传承高贵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现在,这里有一位中学校长,他仍执著于这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向年轻的生命中注入贵族气质。面对他的努力,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这本书稿中的文字,大多是邰亚臣校长在学校里的公开讲话,听众的主体是学生。一个校长向学生训话,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且慢,你读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校长有点不一样。在他的讲话中,你找不到一句官话、套话。他没有把校长讲话当作例行仪式,更没有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我相信每一次他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要和学生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奉献出自己从观察、阅读、思考中得到的主要收获。他的讲话激情飞扬,甚至可以说文采斐然,而说出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在邰校长身上,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自己感悟到并且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多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在今天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正是这些价值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损害。我单说其中的两项:个性和优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是人生的珍贵价值,人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当今教育舞台上,通行的是以应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的过度的规划,正如邰校长所指出的,老师、学生、家长的目标被惊人地统一,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就被分数以及奥数、英语等各种特长班格式化了。针对这种情况,他向老师和家长呼吁:减少规划,开始等待,让孩子的生命里多一些悬念。他强调:单纯的喜爱是最有尊严的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恢复对事物本真的兴趣。帮助每一个孩子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发现精彩的自我,展现丰富的个性,是他的明确的办学方针。
除了个性,邰校长还经常谈到优雅。他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他告诫学生、老师、家长远离竞争,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值得全文照抄:“我们可能确信不疑,奥数、英语、有名的中学、顶尖的大学、收入很高的工作都是往生命银行里存入的巨款。但如果没有闲适与从容、逍遥与自在,多年以后,我们认为的巨款可能就会变成呆帐、坏帐。相反,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体验生命中的新鲜,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邰校长自己是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尤其爱诗歌,在讲话中经常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他把诗定义为“夹杂着明亮的忧伤”,单凭这一句,我就知道他不但爱诗而且懂诗。在这个毫无诗意的时代,他偏强调诗歌的教育意义,倡导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在诗歌里发现生命的源泉,修整内心的空间,以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找到自己。一个自己对诗歌没有精深体验的人,当然是说不出这些话的。
邰校长还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博物馆,定期更换和展出不同的艺术品,向全校学生开放,并且由学生志愿者担任讲解员。有一回我去参观,展出的竟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冠中、关良、弘一法师、陈逸飞等大师级的作品,令我大为惊讶。当然,展品是借来的,他在收藏界广有人脉,资源充足。为了让学生受艺术的熏陶,成为他所期望的饱满、有品质的人,他真是用了心。
也许有人会问:身在应试体制之内,做校长的总要对学生应试和升学的成绩负责吧?邰校长的回答是,第一,事实证明,丰富的学校生活对此绝没有消极影响,在北京市的中学里,十五中的高考成绩一直是好的。但是,第二,十五中的育人目标决不定位在清华、北大上,也不和某些等顶级名校攀比。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做只是以学校为本,而唯有立足于人的全面教育,帮助学生在历史、现实、未来的坐标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他的坚定不移的立场是:“如果在有名气和明亮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竭尽全力打造一所照亮学生内心的学校。”
众所周知,在现行体制里,做校长基本上是做官。为邰校长计,他似乎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作为个人不妨讲究精神品位,作为校长则遵守官场规则。今日官场上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人们当然有理由对其所谓的精神品位打一个问号。邰校长太爱学生,不可能这样做。他由衷地感到,教育工作是人生中一场纯真的旅行,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与孩子们的可爱灵魂的相遇——爱学生也被学生爱。正因为爱学生,他对孩子们在应试体制下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深知责任重大。他向全校老师指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最大的弱势群体其实是被考试和作业夺去了无数黑夜与白天的孩子们。他提醒老师们,虽然无法破解体制造成的困局,但要多一些警惕,培养一种勇气,不盲从,不追风,同时更加智慧地工作,少占用学生的时间,为孩子们其实也是为自己找回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他向学生们倾吐肺腑之言:你们是压力和年龄不匹配的一代人,从小升初开始就辗转于各种班的痛苦,父母的无助,学校的无力,一路走来,紧张、焦虑、茫然、无所适从,刚到十八岁已是一身沧桑了!他开导他们:考不上理想大学算什么,不要把人看得太简单和渺小,只要你保有自我选择的勇气,就有一线生机让自己不成为众多的别人。他大声疾呼:孩子们,我们要一起合作!
我们看到,面对学生,邰校长掏心窝、讲真话,批评起现行教育的弊端来简直不像一个校长。可是,其实他所做的正是一个好校长在今天所能做的最好的事,那就是让学生对弊端怀有警觉,保持内在的自由,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弊端的危害,为学生拓宽外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