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2011文学创作及2012展望高峰论坛”释放信号

    中国文学正在变革与突破中收获荣耀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1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 特约记者王臻青)据有关统计,纸质长篇小说的年度出版总量在2011年达到了4000部以上,各大刊物发表的中短篇更不计其数。这些文学作品展示了作家怎样的精神状态?在精神层面上给予读者怎样的关照与引领?它们的存在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最近,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芒种》杂志社主办的“2011文学创作及2012展望高峰论坛”上,与会评论家就当下中国文学现状及未来展开了讨论。

        据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介绍,纸质长篇小说的年度出版总量在2011年达到了4000部以上,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比较而言,长篇小说创作领域里引人注目的年度亮点,表现在出版了一些对当下现实密切观照,对人们的精神现状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度寻绎的作品。格非的《春尽江南》,王刚的《关关雎鸠》,王旭光的《天地之骨》等,都让人眼睛一亮。这些作品或直视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或专注于个人命运的时代转折,给人以强劲的撞击与深刻的启迪。评论家贺绍俊注意到,2011年的中短篇小说中,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重要角色。这既与作家的身份变化有关系,也与社会思潮的重心转移有关系,例如许春樵的《知识分子》、朱山坡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评论家孟繁华认为,从乡村到都市,是当下文学创作的基本趋向或潮流,曹征路的《那儿》、《霓虹》,迟子建的《起舞》,魏微的《家道》等,构成了都市文学汹涌的潮流。在2012年,依然可以看到作家对都市生活顽强的表达。

        中国作协创研部李朝全认为,报告文学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自足自立性,它参与现实生活的品格,它所具备的干预生活、影响受众的力量正在继续彰显。即便在文学市场普遍下滑的整体形势下,报告文学创作仍不时出现一些被广泛转载、引起社会关注或热议的作品,报告文学强大的影响力无法被轻视。而面对2011年散文结集出版达3000部(集)这样一个数字,评论家王必胜表示更看好散文中纪实、纪事的一类,因为它们真切直观,直面赤诚,这种非虚构类的散文受人关注,正是散文精神和风骨高扬的佐证。

        《芒种》杂志主编张启智认为,2012年应进一步发挥文学批评的功能。白烨也指出,如何构建有力又有效的当代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与迫切任务。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强调,文学创作者应该主动开拓文学的空间,文学批评家应当关注新的文学现象,否则是难以把握和解释新的文学形态和新的文学审美方式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