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简讯

    纳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去世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29日   04 版)
    1999年,德米特里·纳博科夫在瑞士蒙特勒家中,背后是父亲的肖像。

        本报记者王胡报道  俄裔美国大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独子、作家和歌剧演员、父亲文学遗产的开发者和遗嘱的背逆者德米特里·纳博科夫(Dmitri Nabokov),2月22日病逝于瑞士沃韦,享年77岁。

        文学经纪人安德鲁·“豺狼”·怀利说,德米特里今年1月因肺部感染就医,未能康复。

        他晚年的样貌,和爸爸几同一人。但在青年时代,他一度力求远离父亲的光环,却终于回头,成为其作品和声望的守护者。

        父母亡欧期间,德米特里·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1934年5月10日生于柏林,因妈妈薇拉为犹太人,3年后随父母逃奔巴黎,再3年,巴黎沦陷,纳家逃美。1951年,父亲举债,送德米特里入读哈佛。虽因高考成绩极佳,而为万人挤破头也难进的法学院录取,他却立意寻找天命召唤,遂弃法律而学文史,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教书两年后参军,担任美军的俄语教官和随军助祭。

        老纳博科夫曾向哈佛汇报,儿子的兴趣在于“登山、姑娘、音乐、跑道、网球和学业,顺序如此。”父亲只爱文学和昆虫,德米特里却四处游击,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终生未娶,而成为专业的歌剧演员,半专业的赛车手和业余的登山家。

        1961年,他赴意大利,参加雷焦·埃米利亚国际歌剧大赛而获奖,所饰角色为普契尼《波希米亚人》中的男低音哲学家柯利纳,与青年卢西亚诺·帕瓦罗蒂同台上演了其处子秀,日后的意大利大胖子男高音之王在剧中扮演诗人鲁道夫。

        1980年,他驾驶法拉利,在瑞士撞车,颈断,经历短暂死亡,遭遇幻象后复生,但身体四成皮肤蒙受三度烧伤。

        赛车和歌剧生涯就此一并终结,他从此专心为父亲打理文事,将老纳博科夫早期的俄语作品——如《斩首之邀》和《天赋》——译为英文,整理出版了父亲生前的书信,写了一本回忆录《重访父亲的房间》(On Revisiting Father’s Room),并在30年的纠结之后,下定决心,不遵父亲的焚稿遗愿,将其远未成形的小说遗作《劳拉的原稿》从瑞士银行的保险箱中取出,于2009年付诸出版。

        同年,他告诉美联社:“我父亲正在一步步地,和他深爱的两个作家普希金与乔伊斯一起,手挽着手,迈入历代伟人的神殿,莎士比亚等待着他们。我常常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出过一点力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