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读到目录,你就会沉默。
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将欲何为?
作者杨元松,书中26个小作者的的班主任,毛草坪小学语文教师。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孩子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依然努力。
杨老师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本来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活动,但,在那一篇篇日记中,他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烦恼,坚强和困惑,乐观和坦然,并深受感动。但他无能为力,于是决心把这些的故事,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们。
本书倪萍、崔永元、毕淑敏、邓飞倾情推荐。有位网友这样留言: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手帮助一下这些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如果你在公交地铁见到他们的父母,不要鄙视他们,请尊重他们。哪怕指一下路,也是一份真诚的帮助。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留守孩子,帮他们也是帮助了孩子。
(杨元松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26.00元)
《教育的使命: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汶川地震给我国的学校教育提出了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本书作者通过对地震重灾区若干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从教育观念的重塑、灾后临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灾后学校课程教学的反思与重建、灾后儿童成长环境的重建、国外学校应急教育的经验与借鉴这五个方面反思和总结我国学校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探讨灾后学校重建的理念、方法和途径等,研究如何积极发挥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关怀个体生命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谋求教育关怀个体生命的普适价值与服务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的结合。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课题成果。
(傅林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