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人类要继续生存10万年,必须从现在做起

    王礼恒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15日   20 版)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作者之一罗格·博奈:
    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所长,太阳物理专业,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欧洲空间局(ESA)副局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主席等职。著有“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pace”, “Surviving 1000 Centuries. Can we do it? ” 等著作。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是国际知名的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学家罗格·博奈与罗德维克·沃尔彻合著的分析人类现状、预测未来的科学专著。这是一本富有科学思想,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引用大量研究成果,进行实事求是分析研究与预测的著作,书中得出的结论是靠谱的,建议是中肯可行的。

        10万年,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能预测吗?可信吗?但是回过头去看看,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依据。从猿到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从人到今天又经历了一、二十万年,期间人类在不断进化,但没有质的变化;同样,地球也在不断演化,对人类的生存来说也没有质的变化。由此,展望今后十万年,虽然人类仍将不断进化,地球也将不断演化,但大概只是量变而非质变。因此,作者从这个时间跨度来讨论人类的继续生存问题基本上是恰当的。但是,真如作者在书中强调的人类在地球上仍可能再生存10万年这个结论是有前提的。首先,全球人口大致要稳定在110亿左右,超过这个数量,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是难以支撑的;二是人类的行为基本上是“合理”的,无度地伤害地球,人类也是无法生存的。罗格·博奈与罗德维克·沃尔彻两位专家分别担任过欧洲空间局空间科学部以及天文台的领导和高层科技管理职务。他们的学术背景和从业经历,使他们能从更宽的范围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在研究“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和中国工程院在研究“2030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时,我想都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人类社会共同的挑战,研究如何应对、如何缓解与解决这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本书作者所关注的,真可谓学者所见略同。

        控制人口平衡在110亿左右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点。无疑,人口快速增长使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直至无法承受。从1959年到1999年的短短40年中,全球人口就从30亿增加至60亿。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达到了70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这个人口里程碑“是挑战,是机遇,更是要我们行动起来的号角”。人口问题是一个包含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元素的复杂系统工程,有的发达国家为人口的负增长担忧,欠发达国家靠增加劳动力来维持生计,要缓解人口压力,关键是使所有国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平等。但是,全球还没有一个控制人口的协调机构与机制,出路在哪里?人类能自适应、自我调节吗?那只能是适者生存,但又需要多长的历程呢?人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少增加8亿人,否则今天会超过20亿,想想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中国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将在今后10-20年内出现,因此,人口政策需要调整,这也是要提前研究的现实问题。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能源中的化石类能源、水能、风能等等,还是资源中的淡水、耕地、森林、矿产等等,都是有限的,但是需求在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控制人口、合理高效使用资源就十分重要。此外,开发可再生资源,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作者认为核聚变可能是解决能源的有效的途径,也不排除将来有可能用一点地球之外的资源(至少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可能)等等,以保障人类持续的资源需求。由此可见,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应予以汲取,但核电的发展仍势在必行。

        同样,人类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挑战,污染的加剧,环境与气候的恶化,生态的失衡,气温与海平面的上升等等,已对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与谈判在曲折中前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会逐步取得一致,但时间拖得越久,损失越大,修复越难。读了本书之后就会有更强的紧迫感。

        此外,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开发与利用空间的问题,本人也从事空间科技工作,当然更关心这些讨论。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总有一天要离开地球,走向太空。各国科学家、工程师也都在探索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但从现在的认识水平来看,要找到替代地球成为人类家园的星球几乎不可能,人类唯一的家园只能是地球,但是探索宇宙、认识宇宙的事业不会停止。另外,就是要从空间来探测与监视地球的变化,要保持长期稳定地提供多种高分辨率的数据,并实现人类的共享,这对地球的未来管理无疑是一个好的主意,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我国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并多次重申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也是对人类应尽的责任。

        本书作者认为,科学家要分析现状,预测未来,提出建议。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现状的分析会更深刻,对未来的预测会更准确,应对的途径会更宽广与有效,这是必然的。但是,今天的认识已足以使我们震惊了。人类要长期持续生存下去,取决于我们在21世纪,也许就在最近的数十年里所采取的行动,现在科学家已经做了分析、预测并提出建议,因此当今政治家的决策就至关重要了,全球的问题需要基于全球的管理,政治家们应为地球的航船把好舵,掌好帆,使航船平稳向前,同时船上的乘员也要自觉维护航船的平稳航行。目前我国正在全力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我们愿和全人类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这是我们共同的摇篮和生存的家园,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时候,不应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从我做起,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值得大家认真一读。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罗格·博奈、罗德维克·沃尔彻著,吴季译,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9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