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开始画水墨画到今天,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在这之前,我是从绘画的一般原理看待水墨画的,接触多了,慢慢地对水墨的特殊性有所认识和理解。待我动笔水墨三四年之后,才说得上对水墨艺术有自己的一点体会。逐渐地,水墨进入我的生活之中而对它难以舍弃。90年代中期,每天如痴如醉,要在上面消磨一段时间,有时洋洋自得,有时灰心丧气。在我磨练水墨的过程中,书房里画册中元明清大师们的作品给我不少开导,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的画也使我十分敬佩。我看他们的作品时,心里暗自揣摩他们的章法和笔墨,算是一种“意临”吧!可是每当我拿起笔,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任何一位大师和他们的画法。我画的是我对山水画的认识和我生活经验中的视觉与心灵的积累。我生长在长江下游冲积洲的水乡,隔着滔滔江水便是山峦起伏的丘陵,还有崛起的圌山和山颠上的宝塔,自幼培养起我对山、水与树木的感情。住进城市之后,当有机会“游山玩水”时,我都认真地看和想,这山水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到过许多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变化无穷且富有诗意的山水。而且,这山水之美只有用笔墨才能表现,这也是驱使我画山水的动因。
每当我动笔作画,总充满期待,但一般是心中无数。我没有预设构图,只是动笔之后一笔一笔地勾画线条时,情绪才被激起,开始全神贯注,忘我地点擦皴染,刹时间仿佛一件“杰作”即将问世。画完后细细端详,冷静审视,才感到惭愧,才感到水墨之难,画张好画决非易事。也许正是这一次一次的喜悦与苦恼和水墨本身包含的“神秘”,使迷醉于水墨的我,从中领悟到不少生活与艺术的哲理。
中西绘画有共通的原理,假如有人问,它们之间的差异何在?撇开深奥的学理分析不说,单就中国的水墨来说,它最敏感于表达作者的心灵和情绪。水彩在这一点上与水墨有点相似,但中国水墨以书法用笔为基础的书写,更具写意性,更能表达人的灵性和精神,也更有文化的深度,这一点为水彩所不及。
这些画算是偷闲画出来的。它们篇幅较小,这固然有时间不允许作大画的原因,但坦率地说,我天性爱画小画,我觉得小画更能表现我的性情。
画一旦展出,便是大众评判的对象了。夸奖也好,批评也吧,都是对我的帮助,我会把各种意见作为对自己的鞭策,继续在水墨探索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2011年12月25日于煮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