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作家·思潮》:一部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厚重之作

    吴开晋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1日   19 版)

        南开大学张学正、刘慧贞两位教授积数十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的成果,出版了一部沉甸甸的有分量的现当代文学论集《作家·思潮》。

        这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材料翔实,论述客观,不仅采用了对作家作品横向与纵向比较的研究,而且对不同作家作品之间也有独到的比较研究。它开拓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了解作家作品与文艺思潮和流派的研究范畴,实在是难能可贵。笔者认为,本书的学术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对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宏观论述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本书中有三大部分是对巴金、孙犁、王蒙的专题研究。作者对他们的创作历程、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皆有纵横捭阖的广泛论述;与此同时,又对他们的一些代表作,特别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有深入细微的剖析,使人们对这几位作家有了立体的了解与认识。如对巴金,在对其创作心理分析时,作者用“在爱与憎的冲突中,寻求心理平衡”、“在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中,获得作品社会价值与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作品的悲剧美”、“作家注重心灵感受的审美意向与作品人物细腻的心理流程”来加以概括,高屋建瓴,视野开阔。与此相同的还有《巴金的思想发展和美学追求》一文和《试论巴金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矛盾心态》一文,既有纵向的从发展的眼光展开的评述,又有横向的联系社会文艺思潮及世界文化背景的论证,显得很是大气。在分析巴金笔下的人物形象时,又抓住各自特点加以细微解剖,使人物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面前,这在《人物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对孙犁的研究,作者从客观上概括他一生的创作原则是真诚,要写生活的真实,写真实的人,不要把人神化;在写人物时一定要忠实于历史,就是不要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并把真情和激情融入其作品。这就构成了孙犁独特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与此同时,还深入地论述了孙犁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发展。作者还从微观上剖析了孙犁一些小说的具体特色,如在《观夕阳》一文中,作者解析了从“老孙犁”(人们以往对孙犁的认识)到“新孙犁”(尚不为人知的晚年变化)的演化和矛盾心态,有许多新意。此时的孙犁思考社会人生、思考一些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已由作家升华为思想家,但他又和新的时代某些方面格格不入,是走向封闭和孤独的。在他深刻地评判社会种种弊端时,又带来了他的局限性,即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某些价值观念还很陈旧,需要调整。这种剖析使人们又认识了一个变化了的新的孙犁。

        其二,是对有争议的作品,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中,有独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如评判鲁迅的《野草》,由于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说过:“由于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所以后来许多文学史、文章都把“难于直说”归结为“政治环境险恶”。但本书作者经过考证认为:有几篇作品是写在“政治环境险恶之前”,所以这些论断是不确切的。而本书作者则认为,这正是《野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体现。“不少篇幅都具有一种较浓重的低回悱恻、愤激难言的情愫和格调,特别是和他同时期的杂文的泼辣、犀利相比较,这个特点就更为鲜明和突出。所谓‘隐晦’‘费解’,大概也多是指这种艺术风格特征而言。”理解这种风格的形成,就必须从作家的主观因素和文学本身的特征去探索。

        又如对王蒙在“意识流”手法的探索上,有人曾认为是盲目模仿西方现代派中的“意识流”手法,但本书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蒙的“意识流”同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是有明显不同的。“王蒙也写丑恶,也写变态心理,但表现的却是积极的社会人生意识。”西方作家则从根本上认为“人生是荒谬的”。此外,王蒙的“意识流”同西方那种表现纯个人的、封闭的意识流是有区别的,是主题制约下的“意识流”,这就同西方作家的“意识流”划清了界限。这种科学的论断很有说服力。作者还举了文坛上许多批评王蒙的见解,如说王蒙赞赏王朔是“躲避崇高”;主张“宽容”是“藏污纳垢”;主张“中道哲学”是“中庸”,是“圆滑世故”等等。作者认为这些批评尽管不一定很准确,但确实是“郑重的”,作者认为:“尽管对王蒙其人其文褒贬不一,然而王蒙对祖国、对人民、对文学的热烈的、深沉的、执著的爱却是一种有目共睹的、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结论掷地有声。

        其三,是对当代文学思潮的探索性论述和真知灼见,尤其对作家的风格流派和文艺思潮的历史变化,有比较完整的把握和精当的论述。在《中国当代文学流派综论》中,把建国以来的某些“类似流派”的现象同“文革”后期诞生的“朦胧诗派”及稍后的“新生代诗群”“中国的现代派”“文化寻根派”“新写实派”作了比较性的研究和论述,颇得要旨。《在多元文学交融中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嬗变》一文中,又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视角”“表现手法”等诸方面的变化做了纵向与横向的观察和论述。《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之波》一文,更令人击节称赞。作者从论述“伤痕文学”开端,又进一步深入到“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人的文学”(包括正当的性爱文学)“军旅文学”内部,探索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把握住当代文学的内部发展规律。不仅论述到当代文坛作家风格流派的演进,同时也俯瞰扫描了当代文艺思潮的变迁与表现特征,为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数。

        除了对一些重点作家和当代文学思潮做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外,二位教授还在“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和“作品解读与点评”二辑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此外对王朔、王安忆、梁斌,贾平凹等作家也写出了新颖的研究心得。

        二位教授以大半生的时光,呕心沥血,完成了这部专著,这是对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贡献;而且这种敬业与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商业大潮下文学研究者应有的学术品格具有启示意义。

        《作家·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论集》,张学正、刘慧贞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6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