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从古典山水诗文看祖国河湖之美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体会

    汤鑫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8日   14 版)

        从2004年春夏开始,一批热爱祖国河川之美的人士在水利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带领下仿效《水经注》编纂《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编纂出版《大典》,旨在为有意了解我国河流湖泊自然状况、人文情怀和相关信息的人士提供一部可供查阅、检索的案头工具书。全书预计11卷,约2000万字,全彩印刷,包括大量河湖美景和文物古迹彩色照片。经过一两千人五六年的奋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0年春推出《大典》《长江卷》(上下册),它兼具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时代性。当年夏天,笔者同事随新闻出版总署代表团出访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闻讯前往订之。预计《大典》将于2012年集中出版大部分分卷,当年年底前后出齐。《大典》还将把台湾的河湖纳入其中。

        编纂现代版“《水经注》”,今人具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难以企及的优势,诸如资料的详实性、数据的科学性、写作手段的先进性等等。但现代人也有严重不足:缺乏郦道元那种山水诗人般的情怀和素养,加上千人共纂参差不齐,《大典》要在文学上达到《水经注》的高度难如行蜀道。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借机“恶补”祖国的水文化,尽可能提高《大典》的文化品位与文学价值。唯如此,才能不辱“现代版《水经注》”的美名。

        我国古典文学有很多表现形式,自然之水也有众多形状流态,举凡河流、湖泊、瀑布、泉水之类,不一而足。这些元素纷纷在文人生花妙笔下起舞。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非但长江三峡,全国众多知名河湖泉瀑都有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传诵下来。我们在从事《大典》编纂过程中收集了很多相关诗词、散文,限于篇幅,这里随机摘取一些例子,略加解读。

        烟波浩淼洞庭阔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是这样描写洞庭湖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态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句中,带有下划线的十个字把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刻画得淋漓尽致。

        北宋大家范仲淹曾经撰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在文中这样描述洞庭湖: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引文中的最后两句成了一代又一代志存高远、忧国忧民人士的座右铭。

        淡妆浓抹西湖美

        大家都很熟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杭州做了多年地方官,苏轼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词,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的佳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等等。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吟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描写了六月西湖的迷人风光:莲叶接天,碧红辉映,清香之气扑面而来。

        滔滔黄河天上降

        唐代诗人刘禹锡撰有《浪淘沙九首》。其“之一”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语言朴实而生动,意境形象而恢弘。

        宋代政治家兼文学家王安石在《黄河》中云: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尾闾无处求。

        此诗描绘黄河,从源头一直写到河口,精练而生动地勾画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宏大气势。

        元代词人许有壬著有《水龙吟·过黄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

        此词一开始就点出了黄河夹带泥沙、滚滚东流的态势。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人白居易也写过不少歌咏山水的词,其中最著名的是《忆江南》之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中带下划线的两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江南春色的姹紫嫣红。

        唐代著名词人韦庄也有描写江南之美的词《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眼。

        …

        言下之意,人人都说江南好,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南唐李煜本职工作做得不怎么样,却成了大词人。他借景写了很多离愁别恨的词,其中有多篇佳句传诵千古。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唐、北宋之交的词人孙光宪有一首描绘长江秋色的词《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这分明就是一幅壮丽恢弘、寓情于景的水墨画。

        苏轼在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描写长江最为脍炙人口的诗词之一。苏轼还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用以描绘长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其中有的文字成了成语。

        北宋词人李之仪因其《卜算子》而名垂青史: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该词把江水当作女主人公寄托情思的载体,颇有民歌风采。

        南宋的范成大曾有《吴船录》记述从成都到苏州的见闻,其中描绘瞿塘峡中的滟滪滩的文字颇为传神:

        ……

        旧图云: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三峡工程建成后,滟滪滩已被淹没,船工和游客的危险少了一分,可供诗人感叹的景物也少了一个。

        赋比兴夸水如花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这样描述滇池:

        滇池县的泽水,周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似如倒流,故曰滇池。…

        此为早于《水经注》的赞美滇池的文字。

        据说,唐人王维在今宁夏过黄河时,曾在其五言律诗《使至塞上》中写下了千古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短短十个字,把黄河两岸的塞外风光刻画得十分壮丽而传神:大的空旷,直的坚毅,长的苍茫,圆的温暖,尽在其中。王维另一名篇《汉江临眺》云: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既夸张又蕴涵哲理,难怪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的《建德江》很短,但充分展示了一种辽阔而静谧的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说:

        ……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

        这活脱是一段动画。

        刘禹锡的《竹枝词》第三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末了的两句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常人常见却有话说不出的美景,还饱含哲理。

        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名为《离思》的诗,以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比喻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想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亡妻的赞美和思念,结果前两句似乎没有成为经典的爱情名言,反而成为后人解读社会现象的哲理箴言。历史上类似的诗文还有不少。例如,唐代诗人张文昌有一首名为《节妇吟》的政治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表面看,女子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不愿意婚外偷情,而愿意忠于自己的丈夫;实际上,作者是在以这样的文字告诉对方,自己不能叛变投敌。与元稹以景喻情不同,张文昌以情明志。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吟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以滚滚东流赣江水比喻宋朝人民抗击金兵的意志。

        南宋杨万里的《小池》为儿童和小学生所熟悉: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巧妙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和谐天趣。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经撰写《趵突泉赋》,以优美的文字赞美了趵突泉的风姿:“……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绮……”有一副无名氏撰写的对联则更为生动活泼:

        空洞洞天,任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清人郑昆英的《晋祠难老泉赋》则用清丽的笔调赞美了晋水和难老泉:

        ……

        湛珠辉于星夜,流镜彩于月夕。

        环泉而居者万,方里而润者百。

        …

        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荡漾。

        …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是家喻户晓的一代名臣,他也写过不少高水平的山水诗,却鲜为人知。例如他写的《过严江(新安江)舟中偶作》:

        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处处随人欲上船。

        这是说,斜阳、流水都想与游人一道,上船观赏优美的风景。纪晓岚还在新疆工作过两年,写诗描绘了天池的美景: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苍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对于古人描绘河湖的文学佳作,特别是在《水经注》之后诞生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楹联,我们注意在为《大典》撰写相应条目时择其精华辑录下来,融合进去。必要时,特别是在篇幅规定允许时,对其略加解读。对于有些河湖例如长江、西湖,历代文人佳作太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照录,只是有选择性地摘录流传最广、最久的句段,注明其作者、篇名、创作年代。古人借以描绘和吟咏河湖的,还有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等人的哲学著作,这些文化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编纂《大典》这样地理性质的工具书,宁可少些工程描述,也要多些自然赞叹,如此可以扎实提高《大典》的文化品位。

        (本文作者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