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实论

    栾兆东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14日   20 版)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多年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顾六宝等同志的论著《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问题的经济计量及实证研究》一书,从经济学角度,为科学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新的政策观点及发展思路。

        “贫困陷阱”是利用经济增长变量的动态收敛性,解释贫穷地区为什么难以摆脱贫困的理论。依据增长的动态机理,从技术角度来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经济体都有与人均变量对应的微分系统和相应的均衡状态点。其中,贫穷经济的均衡状态水平远低于富裕经济。贫穷经济的人均增长总是向低水平均衡状态收敛;即使在外来资本援助下,人均水平得到提升,但随时间推移其增长率仍然会下降,仍然收敛于原来的低水平状态,难以摆脱贫困。这就是增长研究中所谓的“贫困陷阱”理论。

        全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总结与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汲取相关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方法论框架中适用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的内容,并对相关计量模型加以适当改进,从不同角度研究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原因,并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包括“贫困陷阱”计量模型动态分析方法与统计实证分析方法,中国东西部资本的存量差距及“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分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均衡积累路径的比较分析等。主要结论为:

        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经济增长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贫困陷阱”。

        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陷阱”形成机制可能存在“马太效应”。西部存在资本利用率不高、资本低配置和浪费问题。一旦欠发达地区出现“马太效应”,那么就极易跌入“贫困陷阱”,出现恶性循环。

        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物质基础、流动规模到增长效率都不平衡;且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东部地区资金使用效率要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对于投资资金的有效使用较差,投资效率不高。东部地区资本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资本的净流入,西部资本效率与资本流量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东部的实际最终积累率远高于最优均衡积累率;而西部的实际最终积累率却远低于其地最优均衡积累率。西部地区实际积累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东部地区的实际积累率。

        全书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视角得出了以上研究结论。同时,立足现实和未来,分别提出了有关相应的政策空间与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

        首先,对我国制定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如何科学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参考价值;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机制现实性经验研究需要,提出了以计量模型动态分析与统计经验分析的改进方法,是经济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三,根据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数据测算并绘制出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平均储蓄线和“非稳定均衡点”临界值;并提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

        第四,在整合分析和GRANGER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从“贫困陷阱”形成原因角度对我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的关系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与相应的政策空间。

        第五,建立了均衡积累率的模拟值测量模型,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以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出的各项参数为依据,对中国储蓄内生化的均衡积累率进行了模拟,给出了我国以及东、西部经济增长中不同数量界面的均衡积累路径,通过对东、西部均衡积累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问题的经济计量及实证研究》,顾六宝等著,人民出版社,1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