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好书”是给谁看的

    安武林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14日   03 版)

        过了不惑之年以后,自认为没有什么困惑的事情了。看不开的,看开了;看不懂的,可以不看了。但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纠结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上。而这个问题,竟然是读了半辈子而且天天还在读的书上。我搞不懂,什么是好书?

        我个人谋生在少儿出版界,也混迹在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的队伍中。每一年都会有媒体约我写年度的综述文章或向读者推荐儿童书。我很清楚,综述这东西,常常会有遗珠之憾,毕竟资料的来源和占有情况总是有限的。而推荐好书,也是基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但有一个基本前提,我推荐的书,是适宜大众儿童阅读的。在推荐上,我也很少让个人的好恶掺杂其中。比如说,有一年,我推荐了《哈利波特》这本书,我推荐的理由是:这是我唯一一本没有阅读而向读者推荐的书,我的理由是大家都喜欢。说实话,我本人还是很反感这本书的,但我不能无视读者的审美趣味。

        平时,自己阅读书话、书评很多,尤其关注年度好书推荐,读书月推荐书目,以及出版界的各种盛会上媒体发布的好书,等等。但我发现,现在各种各样的好书,我越来越看不懂了。我不知道作者是做什么的,不知道书的内容,更不知道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个好书是如何评选出来的。一句话,疑惑重重。重重的疑惑妨碍我的阅读,我根本没有兴趣去翻阅这些所谓的好书。可能,这是一个阅读的陷阱。

        所有的书,大体都少不了两种情况,或者是雅的,或者是俗的,或者是适宜大众阅读的,或者适宜小众阅读的。所有的书,都不例外。无论是推荐书,或者评选书,最起码应该标明适宜阅读的群体。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我只能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我常常听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书适合儿童看,也适合成人看,但这只是个可笑梦想;最多,适合儿童教育者、出版者、有兴趣的成年人读,更大的群体就不适合了。而在成人,有的学术性很强的专业书,也作为好书向更多的读者推荐,是同样的道理,未免有一种话语霸权的味道了。

        以儿童文学图书为例。好书评选存在圈子化和小众化现象的问题。圈子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术圈、人情圈、儿童推广人圈。而有的就是出版社的代言人,密集型的利益合作伙伴。有的人只推外国作品,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而国内的一塌糊涂。似乎一年下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没有写什么书,中国少儿出版界也没出什么书,只有几本外国的绘本。这种推荐有很鲜明的误导性。尽管儿童阅读的环境不太好(指好书推荐),成人的又如何?有时候推荐的好书,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感兴趣。一般意义而言,我们在媒体上推荐的好书,或者评选的好书,大体上是面对大众读者的。尤其是读书月和读书节之类的活动,更是需要更多人的参与,那么推荐适合小众阅读的书,能在推广阅读上起到多大作用?

        记得有一年,中国图书博览会上,媒体发布了几个所谓的专家对童书的推荐,认为这些是好书。我很纳闷,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有童书阅读积累和阅读经验的,何以会作出如此的判断?大凡一个人对某一类书想做推荐,先要取得一种资格:专家。真正的专家,应该是纵横比较之后才能下结论。对一个作家,对一部作品下判断,要放在一个十字坐标上,看他或它处在什么位置。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公正的态度,权威的评价。如果仅仅是私人阅读,那是无所谓的。而要在公众的场合发布那些具有评价性的或者引导性的阅读意见,那是要慎重的。

        我从来不会说,我不喜欢读的书就不是好书。每个人阅读都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阅读倾向以及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我觉得适合小众阅读的图书,是不适合给大众推荐阅读的。如要推荐,那也应标明,此好书适宜阅读的人群,以及书的内容、好在哪里,等等。相关的资讯应该附在上面,这也是给读者提供便利的做法。而专家们在评选和推荐好书的时候,最好能想明白一个问题:你推荐的好书是给谁看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