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因为一次蹦极而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脊柱治疗的扎克·林奇,无奈之下求助于一位神经外科医生,从而有机会在加利福利亚大学旧金山分校附属医院接触到一台神经科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扫描机MRI。医生根据全身成像图,正确寻找到他脊索神经受到压迫的位置,在几个月之内他就重获健康。这次同神经科学的“全身心”接触令他很快相信,在带来丰富食物的农业革命,带来充裕商品的工业革命和带来自由便利交流的信息革命之后,神经科技将掀起第四次革命,那是带来无限的幻想和带来实现幻想的无限可能的神经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角是“神经技术”,意指用于理解和影响人类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所有手段与工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意外让林奇忍受了八年的痛苦,却也将他带进了神经科学的大门。如今,扎克·林奇是神经科技工业组织Neurotechnology Industy Organization(NIO)的奠基人和执行董事。他是全球最好的脑科学研究机构——麻省理工的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顾问,他的涉猎范围包括经济学、医学、政治和社会学。
对神经技术的追逐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人们总在梦想着制造出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一方面,人类不断推进机器效能,试图用效能上的进步来弥补智慧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人类不断探索人的智能的来源,也就是人脑之谜。“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完成第一代计算机后,就把视角转移到神经科学,他预言对人脑的相关研究可以推动计算机的发展,尽管天妒英才,他未能在有生之年取得突破成果,但50年后的今天,他的预见却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此间最重要的催化剂就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对人体进行最早的全身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是1980年实现的,很快便被认为是医学诊断领域自X射线以来最重大的进展,而做出贡献的几位科学家也共同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到了20世纪90年代,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出现了,功能性磁共振更注重测量大脑和脊髓神经活动有关的血流变化。而在最近十年中,由于fMRI具有良好的空时分辨率,其越来越多的使用在认知神经科学,特别是对大脑的认知实验中。如今,对大脑的工作原理的研究和仿真,被认为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假如只影响计算机领域,那神经技术带来不了第四次革命。那让我先举两个神经科技造福病患的例子。如今,有一款叫做brainport的视觉设备,可以将摄像头捕捉的视觉图像转换为触觉刺激,通过连接舌头的传感器传输给盲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盲人就可以将舌头的刺激和图像物体联系起来,而最终“看到”物体。另外,人脑的inferior temporal cortex 区域被认为是较复杂物体的识别区(比如人脸),而对inferior temporal cortex的部分神经元的刺激,可以使恒河猴在眼前并没有物体的情况下,脑中形成物体的图像。这一研究也可以帮助盲人建立视觉。
之前所述的都是神经科学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裨益,而著名博主和留美经济学博士兰小欢的一条微博就引人深思:“道德哲学家纵然有126种理论来解释道德的发生,在我看来,不能解释如下现象:为什么当大脑中的right prefrontal lobe被破坏之后,人就似乎什么道德观都没有了,在葬礼上大笑在公众场合撒尿?虽然其他感官、记忆、语言、甚至IQ都不受影响。”可以预见,随着对人脑之谜的慢慢揭开,我们面临的冲击也会是多方面的,情绪、法律、道德,甚至是宗教信仰。在这一切发生之前,让我们看看《第四次革命:看神经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这本书,通过对神经科技发展的一点了解,迎接这个颠覆过去的未来。
《第四次革命:看神经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美]扎克·林奇著,暴永宁、王惠译,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