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回应

    小语种图书出版中的两个问题

    彭 彧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07日   10 版)

        《中华读书报》11月23日10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关于国内西班牙语辞书现状的几点思考》一文评述了国内图书市场上西语辞书的出版现状,提出了加强具有“输出”功能的外向型辞书的出版、引进原文词典后加工成双解词典、加强词典编纂梯队建设从而形成专门的西语辞书编纂学科,以及着力开发西语在线工具书等几个问题,颇引起笔者共鸣。这些建议具有普适性,除西语外,其他小语种辞书出版界亦可参考。受此文启发,笔者也想谈谈小语种图书出版中的两个问题。

        一方面,小语种的基础性、普及性教材的质量问题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现在各语种图书的出版看似热闹,其实发展很不平衡。具体到某种语言的某个方面,例如德语修辞学、法语词汇学等,读者能选择的图书范围其实很小,有些方面甚至还是空白,但它们又是帮助学习者参透一门语言的基础性出版物,它们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好坏。在当前的小语种出版物中,拼写错误或常识性错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数量的这类差错或许已被读者默认接受了。但最不能容忍的是这样一种错误,即有些方面外语与汉语截然不同,或是外语的某种典型特征,但还是出了差错。例如,不少外语的名词、代词等有性、数、格变化,动词要变位,拼写时有一些特殊符号,如法语中带分音符、长音符、软音符等特殊符号的字母(?、é、è、?、?、a、?等)、德语中的?、?、ü、?等字母,西班牙语中的?以及带重音符号的字母á、é、ú、í、ó,以及日语中大量汉字和汉语汉字都仅有一笔之差等等,它们都是这种外语的“区别性特征”,一旦搞错,便使得这种语言难以获得“身份认同”,因此它们是各类出版物中应特别小心的地方。

        另一方面,一些语种的系统性建设还需依靠政府的扶持。小语种之所以“小”,原因之一便是学习人数相对较少,因而相关出版的市场也小,出版社出于对销路的考虑而往往不愿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笔者认为,当出版社由于怕亏本而不敢出版小语种图书的时候,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资助出版相关书籍,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外语和文化事业来说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例如,拉丁语是一门即使在欧洲也只有一些学者和神职人员才通晓的“死语言”,但即使在中国,对拉丁语有兴趣的也还是大有人在(这从在一些旧书网或旧书市场上,《拉丁语汉语词典》、《拉丁语语法》等工具书甫一出现,即被抢购一空的情况中即可看出),那么出版社为什么不考虑重印或是再出版一批这样的图书呢?另外,政府为什么不能出面组织出版这样一套外语丛书:即每种语言至少包括一本外汉词典、一本汉外词典(条件尚不成熟的话词典可以是简写版)、一本语法书、一套教材(至少包括初级教材和中级教材)和该外语主要使用国的文化介绍及该外语本身的历史介绍和现状简介。只有这样立体地构筑了一种语言的一个书系,这种语言的出版物建设才算是初具规模,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归根结底,市面上颇受青睐的外语几百句之类的读物要么只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救急作用,要么只是给外语达到一定水平的学习者作为辅助读物,实在是不够的。因为,真正要学好一门外语,还是要靠从基础教材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学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