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北国两京

    路雪莹 文/摄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07日   18 版)
    圣彼得堡运河边
    莫斯科红场——一种视角

        偶然想到,为什么有“京华”一词?“京华烟云”,“每依北斗望京华”,“冠盖满京华”,“谁教骑马客京华”……“京”与“华”有何关联?是不是因为所谓“帝京”总是宫室宏伟、气象庄严?难怪铺张秾丽的汉赋——这中文里的“巴洛克”,最适于《二京赋》,《两都赋》这样的大文章。

        在现代大国中,两大都市如双峰并立的情况也很常见,这种现象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有关:携带着各自文化基因的两个大都会,形貌风姿各异,可以互相映照与应答,一起构成更为丰满的文化景观。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今天也常被称为“京城”,可以推想它在俄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合在一起,差不多就是一部浓缩的俄国历史。如果说莫斯科代表俄罗斯民族16世纪以来摆脱蒙古统治、走向文化自觉的筚路蓝缕的开辟历程,那么圣彼得堡则象征着它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二百年间迅速走向世界大国的崛起之路;如果说莫斯科是俄罗斯文化主体特色的象征,那么彼得堡所代表的则是由彼得大帝带给俄罗斯的自觉追求西化、拥抱欧洲的情怀。这两座城市的布局结构似乎也有着某种有趣的隐喻性。

        在俄罗斯,凡可以上溯到公国时代的古老城市,其结构都是以一个军事据点为核心铺展而来的,这称为“克里姆林”的要塞,有点像西周之“国”,起先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而建的,其最主要的元素是坚固的城墙和城墙内的教堂,至于其中是否有“宫”并不是最重要的,莫斯科公国的布局也是如此。今天的莫斯科基本保留着以克里姆林宫为核心的环状结构,与“大圈圈套着小圈圈,小圈圈套着黄圈圈”的北京很有些相似。但莫斯科的“圈圈”是真正的“圈圈”,其环路是圆形的,所有通向克里姆林宫的道路好像“辐辏”,如果从克里姆林宫的角度来看,则呈“辐射”态势,就连莫斯科地铁的中枢也是一个与每条主要线路都有两个交集点的圆环。这种形势与以市政广场为中心的欧洲老城很相似,只不过其核心并非完全敞开,而是既有封闭性(克里姆林宫),又有开放性(紧挨着克里姆林宫的红场)。

        不过,莫斯科城市格局的形成在规划之外也有很大的自发性,地形地势(山丘、莫斯科河)、行业聚合等因素都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渐渐地影响到城市的面貌。而彼得堡则是一个少见的“规划城市”的模范。彼得堡首先是彼得大帝本人“欧洲梦”的化身。在这片本不属于俄罗斯,也似乎没有建城(更不要说建都)条件的北方沼泽地带,彼得大帝以其招牌的铁腕方式不由分说地投下了不计其数的石料和累累白骨(当时为了保证彼得堡建城所需的石料,莫斯科是不准建造石头房屋的,从全俄罗斯征集的劳工大量死于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气候,埋骨彼得堡城下)。凌乱的沼泽经过疏理变为由运河分割和连接的一块块街区,而在涅瓦河口以外的芬兰湾则修建了一串防备瑞典人反扑的海上堡垒,于是,还在彼得大帝有生之年,一座巍峨的帝都就这样神奇地出现在北方荒凉的海岸。

        这是一座西向的都城,全城由三条主要的运河(凡丹卡运河,格里鲍耶多夫斯基运河,莫伊卡运河)环拥,一条主干大街(涅夫斯基大街,又称涅瓦大街)引导,向着皇宫(冬宫)所在的涅瓦河口拢过去,而皇宫的对岸就是整个俄国的桥头堡——彼得要塞,帝俄时代国家的军政中枢机构簇拥在皇宫周围,从全城的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海军部状似“剑指云天”的尖顶。

        因为与拿破仑之战中那场著名的大火,19世纪之前的“木制莫斯科”的古迹已很少存留,其历史核心区域并不缺乏像彼得堡那样气势宏大的欧式建筑,不过在彼得堡,从皇宫到政府机关、贵族宅邸以至于一般民用建筑,高度与风格相仿的楼房一栋挨着一栋,是成街区、成建制的,好像整齐分明的棋盘、兵镇或汉赋,其规模与气势的确夺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整齐又不失于粗糙单调,每栋房屋都会在显示个性上花心思,皇家与贵族建筑更是穷工极巧,奢丽难及,而整个城市的规划之严谨,建筑细节设计之到位,也几乎无懈可击。

        彼得堡在很大程度上是几位欧洲杰出建筑师的作品,不过它到底是一座俄罗斯的城市。当你沿着运河沿岸连续一个小时走过几十座有百年以上历史、堪称壮观的老房子和十来座独具匠心的小桥的时候,你会感慨于这座城市所凝结的俄国人的心血与劳苦;当你身处那些经过精心修复的恢弘的宫室,惊叹于眼前不折不扣的“金碧辉煌”与“宝器珍玩”的时候,又会联想到中国那些极写奢华与精巧的辞赋诗文。在中国,过往的繁华多已化为历史云烟,陷入繁复描摹与生僻古字中,令人徒生遐想,而眼前的见证分明告诉你人类对于实现自身能力、对于壮丽与精美的追求所能达到的登峰造极与炉火纯青。

        不过,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变得一日喧嚣似一日,好在喧嚣之间总算还保有少许宁静的时空,可供细细修补华厦,回首前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