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推普还是从娃娃抓起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07日   08 版)

        近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谈到加强和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使用,科学地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及其负载的文化,积极推动语言文字工作与文化的结合。

        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正式颁布,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也赋予了我们对那些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予以处理的法律依据。然而,这些年来,上海在普通话大普及的同时,上海方言的“标准化”水准似乎有所“滑坡”,首先是有些专家学者,继而是一些媒体乃至坊间舆论,从略有微词、略有些忧虑到如今终于“Hold”不住了。他们通过多种场合,大声疾呼要“保护上海话”,如今又有学者建议“上海话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一时间,似乎上海话陷入了某种“危机”,到了非抓不可,且要一抓到底的时候了。

        然而,事实上,上海话并未如某些专家或热心人士所言,已经到了需要“保护”甚至“保卫”的境地了。不错,如今的一些上海娃娃说普通话要比说上海话更流利一些、更标准一些。孩子们从小就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本身应该是件好事。这也正是推普的功效所在。而会说普通话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方言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从来就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

        事实上,一般而言,上海的孩子回到家里还是和他们的爸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上海话的。当然,娃娃们口中说出的上海话也许和长辈们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有所不同,但这也无妨大碍的。而且,随着孩子们升入中学、大学乃至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交流与交际的对象及语境的变迁,他们的普通话和上海话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并行不悖的。就像俗话说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和什么人说什么话”。渐渐地,这些上海娃娃长大后,只要还居住在上海,工作、生活在上海,那么,说上海话自然就不会成为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这不是假设,不是推论,而是大量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如今语言生活中的事实。

        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了新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即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而且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也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而到了21世纪中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再无方言隔阂。

        对照上述的国家推普工作目标,上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推普尚未完全成功,同志仍需继续给力。作为上海人,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应该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都应该会写一手至少工整的方块字,这是当代上海人不可缺乏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与其建议“上海话从娃娃们抓起”,不如大力倡导且践行“坚持推普从娃娃们抓起”,而且要毫不动摇、毫不松懈地一抓到底。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