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宏旨远思 图文并茂

    ——读《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

    香港中文大学 冯胜利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23日   12 版)

        国人向来有修史的传统,历史成为时人的心理依凭和继续前人事业的精神动力。近日拜读了《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以后,更触发了我对修史者的敬慕之情。中国现代大学发展已逾百年,而中文系在大学中往往是历史最悠久的老系、强系,其标举的人文精神对学校乃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辐射和影响作用。目前,创新已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但在前行中回溯历史不仅是对自身学术传统的梳理,也为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而浙大中文系自晚清以降直到今天的近百年历史,就是中国现代大学的一个缩影,通过修史这样一种历史化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这对处在困境之中进行艰难突围的当下中文学科来说,其意义自不待言。

        这部系史虽为“探路”之作,但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最完整、容量最大的一部系史。编者以3卷、近150万字的篇幅对浙大中文系近百年历史作了条分缕析而又全面立体的概括。“总论卷”既有传统史著的“大事记”,又有历史沿革的梳理,同时更有行政管理、教学成果、对外交流和学术成就的介绍,可以说是对这所百年名校的百年老系的方方面面作了近乎全景式的扫描。“教师卷”中对于曾在和现在浙大中文系耕耘,为中文系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挥洒汗水的名师新秀做了系统的介绍。无论是立足本位“浙学明昌”还是曾经留下过“惊鸿泥爪”都打上了浙大中文系的精神烙印,让后人看到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这不啻也是浙大中文系精神灵魂之所在。书中除了对他们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以“小传”呈现,还对他们的才情艺品有所展示,让人看得出人文学者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反映出浙大中文系自有的独特品格。“校友卷”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浙大中文系学生的风采,也体现出一所现代大学的中文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该卷的上编对中文系学生在校的学习、学术活动做了历史回顾;下编分教育学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工商企业五个板块对各届校友的介绍,更使我们欣慰地看到浙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将我们这个学科引以为豪的人文精神带到了各行各业。

        修史往往容易遮蔽或忽略了历史细节,而这部结构宏大的系史对点滴细节的关照则使我们在阅读中生发出一种亲切的历史实感。一个个历史片断和场景的还原,让我们对一直秉持“求是博雅”学术传统的这个百年老系肃然起敬。有关这方面,系史各卷的附录文章,尤其是追忆名师大家如夏承焘、姜亮夫、王驾吾、胡士莹、孙席珍、任铭善、蒋礼鸿、徐朔方等附录文章,有不少精彩的文字,有的完全可以当作文化散文来读。

        这部系史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图文并茂。编者在白纸黑字的叙述中插入了上千幅图(照)片,内容所涉,既有中文系及其下属教研室、研究所老师在各个历史阶段、各个不同空间的合影照、工作照、生活照,也有中文系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对外交流和师生创作的书画、学生文学社团、文艺演出等图(照)片等,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发黄的老照片、老图片,大大增添了这部系史的史料价值,也激起了人们对过往中文系的美好回忆。由此及彼,这不禁使我对总主编吴秀明教授及三位分卷主编所付出的心血油然而生一份敬意。纸质文献史料的收集已然不易,要找到许多生命垂危的老旧照片更为困难,但他们最终完成了这一项工作,这也是浙大中文人的一种情怀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